刘苍判断,敌军在遭受突袭后至少折损了一两万兵力,堪称一场酣畅大捷。铁骑踏着凯歌返回定陶时,迎接他们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每个将士都知道,汉王昨夜又亲手缔造了传奇。
战局迎来短暂沉寂,双方都在为决战厉兵秣马。刘苍心如明镜:此前突破两万伏兵时就歼敌数千,加上夜袭战果,敌军累计减员已近两万。原本十余万大军,如今恐怕不足十万之数。
反观汉军,张燕的奇袭部队已迂回敌后,而己方兵力正源源不断汇聚,总数已达十万之众。更关键的是,曹操部众多为仓促征召的新兵,马腾麾下虽有骁勇胡骑却疏于战阵,而汉军经过长期 ** 历练,即便普通士卒也堪称百战之精兵。
当曙光初现时,战场弥漫着压抑的肃杀。战士们默默整饬铠甲、磨砺兵刃,直到双方在箭程之外摆开阵势。无数握紧兵器的手掌渗出冷汗,却无人发出一丝声响——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一场载入史册的血战。
烽烟暗涌
铁甲寒光中,曹操孤骑出阵,青锋倒映着残阳:"刘苍,可敢前来一叙?"
高览横戟拦住去路:"主公当心诡计。"
"子远多虑。"刘苍抚着火麒麟的赤鬃,望向那道熟悉的身影。
史载曹孟德,月旦评语犹在耳:清平之砥柱,动荡之枭雄。盛世可作萧何,乱世便化豺虺。那句"宁裂天下袍,不教天下负"的狂言,倒显出几分真性情。
马蹄卷起沙尘,两道身影在阵前相逢。
"玄德别来无恙?"曹操眯起眼,打量着这个龙章凤姿的对手。若非各为其主,倒愿与这般人物煮酒论英雄。
"孟德兴兵至此,不知..."刘苍忽然顿住。曾几何时,自己仍在案头翻阅这段金戈铁马的历史。谁料命运弄人,竟教他亲历这英雄辈出的时代。看关云长横刀,观诸葛亮摇扇,与这些青史留名的人物同台争锋——纵败,亦是快事!
刘苍深知自己几乎不可能失败。他不仅占据着历史进程的优势,还拥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秘系统辅佐。在这样的双重加持下,想输都难。这大汉的江山注定要落入他的手中,这段历史终将为他而有人或许会问:为何不击败曹操、刘备后将其收服?这两人都是雄才大略之辈,收归帐下岂不更好?但刘苍看得透彻:曹刘皆是宁死不肯屈居人下的枭雄。即便强行收服,也终会遭到反噬。即便是他刘苍,也不愿时刻提防这两个危险人物。
"刘苍!你身为汉王,难道不该效忠朝廷,稳固大汉江山?"曹操率先发难。他故意将刘苍一军:既是汉王,就该朝拜天子。可天子在曹操掌控中,刘苍若去必陷险境;若不去,便是对朝廷不忠。
"曹公说笑了。"刘苍朗声笑道,"我治下数州民生安乐,塞外异族尽数臣服。如今提起大汉威名,胡人谁敢不服?倒是曹公——何以将天子困在许都?那非龙兴之地,不如迁往长安、洛阳?"
这提议自然被曹操拒绝。天子是他最重要的政治筹码,岂能放手?
"不若我们划地而治?"曹操退而求其次,"我可奏请天子,为你加官进爵。"他其实也在权衡:开战胜负难料,代价巨大;维持现状正好趁机积蓄实力。
刘苍大笑摇头:"曹公不必多言。"
魏王曹孟德如何巧言令色,如何妄图割土分疆,皆非玄德公所求。
休要再提!当初是你先纠集人马犯我疆界,如今见势不妙就想抽身而退?天下哪有这般便宜事!刘玄德断然回绝。固然,划地而治若换作他人、另择时机,或许堪称诱人提议——但那是弱者屈膝求存之策。
而今我大军压境、胜券在握,若应允此事,岂非沦为九州笑柄?见玄德公心如铁石,曹操眼底寒光骤现:既如此,唯有一战。
"好!那便决生死!"曹孟德见游说无果,当即勒马抱拳。玄德公还礼轻叱,战马嘶鸣着奔回本阵。
曹军阵前,孟德对西凉马腾与众将沉声道:"此战许胜不许败。"风卷残云处,决定天下归属的鏖战即将展开——若曹魏胜,非但东郡之围立解,更能鲸吞徐、青、并三州;若刘氏胜,则兖州门户洞开,秦凉二州唾手可得。届时九州疆土三分,刘玄德独掌其二,汉室神器终将易主。
"孟起将军且压阵。"曹操嘱咐马腾身旁银甲小将,"待时机至,再做雷霆一击。"自连番败绩后,曹营猛将或擒或困,眼下这般利刃,自然要用在致命时刻。马超默然攥紧龙吟枪,虎目中的战意却灼得空气发烫——他渴望着与那个人对决,渴望着用鲜血洗刷前耻。
"寿成兄亦需全力施为。"曹操又望向西凉雄主。马腾重重点头:"不必多言,吾等皆明此战关乎存亡。"虽心有不甘,但这西凉枭雄不得不承认:论运筹帷幄,自己终究逊曹公一筹。
"殷署!"曹操突然厉喝,"率先锋营出击!"
曹操见马腾父子俯首听命,心中大石落地,转向殷署等将领下令。殷署等人当即抱拳应诺,军令如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