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小妮子村里的与她要好的几个姑娘以九妹为首组成的伴娘团和以王建民为首带着刘季明还有二愣子亲友中年纪相仿佛的几个小伙组成的伴郎团,皆着正装沿着红毯两边排开,随后又是一对“金童玉女”,一个挎着装花瓣的篮子,一个手里捧着装戒指的盒子。上台站在沈山河后面。
“这一身白多不吉利!”
街上八十多岁的刘婆婆摇着头,对一边的周大爷说。
“咱们结婚都穿红,那才喜庆。”
这叫婚纱,是外国人的玩意,现在大城市都兴这个。你老在电视上就没见过?”
“谁没事看那些闹腃玩意,我也就看看戏曲看看京剧。要我说,啥婚纱比得上凤冠霞帔,也不知道她们怎么想的,洋屁难道就是香的不成?”
刘婆婆有些无奈。
“香不香咱不清楚,不过很多的人爱闻却是真的。”
旁边又一个年轻的街坊答腔了,只是话里带着酸味。
突然鞭炮声起,身材魁梧的二愣子一身礼服在父母的陪同下沿着红毯走了过来。
当一对新人终于走到一起,双双在台上站定,花童向两人头顶抛撒出花瓣。此时乐声高昂,和着鞭炮声和人群的喧闹声,气氛进入了一个高潮。
接下来就是沈山河的发挥时刻了。待得鞭炮声歇,他示意乐队暂停,然后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亲朋挚友、四邻八乡,大家上午好!
金风送爽桂飘香,江南十月正韶光。看新娘白纱如梦,“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的婉约尽显;见新郎西装笔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的俊朗无双。这场婚礼,既承“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古韵绵长,又有“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新式浪漫。
喧天锣鼓震耳,绕梁琴声悠扬。不循旧时繁文缛节,只见真情自然流淌。恰似江南水乡,既守着青石巷的千年风霜,又拥着新楼阁的现代气象。此刻,让我们掌声如潮,恭贺两位新人!愿他们的爱,似江南的桥——历经风雨仍坚固;如江南的水——绕指温柔且绵长。也愿诸位宾朋,在这份美好里,共沐爱意暖阳!
我宣布,婚礼盛典,此刻启航
本来流程里还有一个新人宣读誓词的环节,但当小妮子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她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在,那些誓词只会成为射向她自己的利箭。她怀疑沈山河是想用誓词来束缚住她,拒绝她。包括后续的亲吻环节,小妮子都让沈山河取消了,只勉强接受了新人互戴戒指环节。不过这样一来,婚礼给人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最后小妮子勉强再同意了由沈山河宣读誓词,她只要答应句“是”就行了。
而誓词的内容也先经她过一下,最后只成了这个样子:
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去,你都不会放弃、离开眼前的人吗?
总之,里面不提及爱、不讲背叛、忠诚之类的字眼,小妮子才认了。
然后就是向双方父母奉茶谢恩。
除了拜堂和入洞房留到男方家完成外,其他算是走了个完整的流程
至此,女方出阁礼成,接下来沈山河率一众男方宾朋及部分女方送嫁亲友转战男方。加工厂内则撤去红毯,摆上桌椅准备开席,礼台则成了戏班的舞台。
接下来的过程其实再无沈山河什么事,他也不敢再去面对小妮子幽怨的眼神。只是做为二愣子的发小,小妮子的“蜜友”,他不得不去随礼”。
相较于沈山河的愧疚,小妮子内心更为复杂。这场婚姻更像是她与沈山河的一场赌气:
你不是坚决不要我的第一次吗?那好,我找个地方把它放了,我看你还有什么借口。
只是,这毕竟是在对抗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待得真要一步步实施起来,她惶恐了,偏偏这事,除了那一个人,她无法跟任何人说起。但那一个人,却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
她好想找个人倾诉一下。
小妮子坐在花轿里,心潮随之起伏。指尖抚过身上的蕾丝婚纱,入眼的洁白在阴影里泛着冷光。
后面跟着长长的迎(送)亲队伍。轿子上的红绸映得她眼眶生疼。脑海里全是那个人的身影那是她床头的白月光,也是心口的朱砂痣。如今她却不得不对着铜镜簪起陌生的玉簪,描画母亲口中贤良淑德的妆容。
心口的疼冷冽而缠长……
喜烛燃到三更时,她听见窗外竹影婆娑,恍惚又是当年那人折枝的轻响。
头巾滑落时,盖头下的指尖掐进掌心,她瞥见丈夫手指上新戴的戒指——
这一辈子就这样套住了彼此?
合卺酒滑过喉间,咸涩的泪混着酒液滴在交杯盏里,窗棂外最后一点星光沉下去,她突然明白,这辈子最痛的时刻,不是得不到所爱,而是从此要把那份爱锁在笼子里,却在每一个晨昏定省中,每一次举目相对中,跑出来撕肠扯肺……
那么,唯一的只有把那把锁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醉梦瑶请大家收藏:(m.zjsw.org)醉梦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