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惯性的现象如同无形的蛛网,将三人牢牢困在日渐模糊的自我认知中。陈默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法,否则林薇和林莉的灵魂特质可能会彻底融合,再也无法分离。
周四清晨,陈默找到墨清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必须加快寻找解除诅咒的方法。你有没有其他线索?”
墨清源沉吟片刻:“我联系了一位古籍收藏家,他手中有几本关于灵魂术法的孤本。但此人性格古怪,不轻易见客。”
“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陈默坚定地说。
通过共感,他能感受到楼上两位女士对此的复杂反应——既有期待恢复正常生活的渴望,又有一丝对现状的微妙留恋。身份的惯性已经开始影响她们对回归原本生活的态度。
墨清源最终同意引荐,但提醒道:“这位收藏家姓秦,住在城西的老城区。他对于现代科技极为排斥,我们必须亲自前往,且不能携带任何电子设备。”
这一限制让陈默感到不安,但想到两位女士日益混淆的身份界限,他别无选择。
安排好别墅的安保后,陈默和墨清源驱车前往城西。老城区保留着上世纪的风貌,狭窄的巷道和斑驳的墙壁与不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秦先生的住所是一栋独立的老式宅院,门前挂着两个褪色的红灯笼。墨清源按照特定节奏敲响门环,许久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打开门。
“墨家小子,何事叨扰?”老者的声音沙哑却有力,目光如炬地扫过陈默。
墨清源恭敬行礼:“秦老先生,我们为灵魂互换之事而来,恳请借阅相关古籍。”
秦老先生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陈默:“守门人血脉?难怪会卷入这等事端。进来吧。”
宅院内别有洞天,前厅摆满了各种古籍和奇特的收藏品。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和草药混合的气味。秦老先生示意他们坐下,自己则慢悠悠地走向一个上锁的书柜。
“灵魂互换...共生咒...”老者边翻找边喃喃自语,“啊,找到了。”
他取出一本皮质封面已经斑驳的古籍,书页泛黄脆弱,显然年代久远。封面上用古朴的字体写着《魂灵异闻录》。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关于灵魂的奇闻异事,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述‘共生咒’和‘换魂术’。”秦老先生将书放在桌上,动作小心翼翼,“但警告你们,这些内容晦涩难懂,且伴有诡异插图,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陈默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墨清源也凑近观看。书中文字确实晦涩,夹杂着许多生僻字和古老表达,但配合插图,大致能理解内容。
书中记载,共生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诅咒,源于某个已经消失的部落。该部落相信双生灵魂的存在,并开发出强制灵魂互换的术法,用于惩罚罪人或解决部落争端。
“看这里,”墨清源指着一页,“书中说,共生咒需要特定的媒介物——通常是一对有着共同来源的物品,比如你们提到的玉镯。”
陈默继续翻阅,越看心情越沉重。书中不仅描述了灵魂互换的现象,还记录了各种可怕的后果:记忆混淆、人格融合、灵魂消散...
一幅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画中两个人的灵魂如同丝线般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既非甲也非乙的混合体。图下的文字说明这正是长期灵魂互换的最终结果——灵魂融合。
“有没有解除方法?”陈默急切地问。
秦老先生缓缓摇头:“据我所知,真正意义上的解除几乎不可能。灵魂一旦互换,就会开始适应新的容器,时间越长,回归原身的难度越大。”
但陈默没有放弃,继续翻阅。在接近书末的部分,他发现了一段关于“魂归原位”仪式的记载。
“这里!”他指着那几行文字,“书中提到了一种可能让灵魂回归原位的仪式。”
墨清源凑近细读,眉头越皱越紧:“但你看清楚,这仪式需要极其特殊的条件——必须在‘阴阳交替之时’,使用‘至亲之血’,还要有‘灵魂引路之物’。”
更令人不安的是,书中明确警告这种仪式极为危险,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灵魂永久损伤甚至消散。插图中展示的仪式场景阴森恐怖,参与者的表情痛苦扭曲。
“至亲之血...”陈默喃喃道,想起林薇和林莉是亲姐妹,她们的血应该符合要求。
“不仅如此,”秦老先生补充道,“书中提到的‘灵魂引路之物’极为罕见。据记载,它必须是与两个灵魂都有深刻连接的物品,能够引导灵魂找到正确的归途。”
陈默立即想到了碎镯化成的能量印记,但书中明确表示被诅咒的媒介物不能作为引路物,因为它们本身就承载着诅咒的力量。
“还有其他线索吗?”陈默不甘心地问。
秦老先生沉思片刻,又找出另一本更薄的小册子:“这本《异术杂录》中有一段关于‘镜像吞噬者’的记载,或许与你们的情况有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完了,老婆和小姨子灵魂互换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完了,老婆和小姨子灵魂互换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