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如河,悄无声息地流淌。太初的意识依附于自身散出的息壤微粒,随着这能量的自然奔涌,向着东北方向那处绝佳隐蔽节点与罗盘遗落之地“流”去。深度融入地脉的状态玄妙无比,他仿佛化身为大地脉络本身的一部分,感知与大地脉搏同步,再无分彼此。
沿途所“见”,与以往灵识扫描截然不同。不再是模糊的能量轮廓与结构,而是更为细腻、更为本真的呈现。他能“听”到岩石在亿万载岁月中沉淀的私语,能“触”到地下水脉冰冷而执着的流向,甚至能“嗅”到不同深度土层中蕴含的矿物质与古老生灵遗蜕的气息。
这种状态下,他的移动速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跋涉,且隐蔽性达到了极致。即便此刻有修士拿着那罗盘法器站在他“流过”的路径上方,恐怕也难以将他从磅礴浩瀚的地脉背景中分辨出来。
然而,他并未因这种奇妙体验而放松警惕。前行不久,他的“流动”便微微一顿——通过地脉网络的细微震动,他再次捕捉到了那只嗅地獾的气息!
这小妖果然未远离!它此刻正在…睡觉?
太初的感知悄无声息地蔓延过去。只见在一处隐蔽的土洞窝里,那只嗅地獾四仰八叉地躺着,肚皮圆滚滚,显然是饱餐之后陷入酣睡,小爪子还时不时挠挠肚子,发出轻微的呼噜声。它旁边散落着几块被舔得干干净净的兽骨,以及那个装着它“宝贝”矿石的小皮袋。
看来,之前那点“阴煞铁母”和惊吓,让它暂时满足了,也疲惫了。
太初心中微动。这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机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小妖虽实力低微,但其天赋异禀的嗅觉与对地气的敏感,正是自己隐藏之路上的潜在威胁。必须彻底了解其习性规律,方能彻底规避,甚至…加以利用。
他不再急于赶往目的地,而是分出一部分心神,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开始对这只酣睡的嗅地獾,进行全天候的隐蔽观察。
深度融入地脉的状态,让他能完美避开对方任何形式的探查。
时间点滴流逝。外界应是又过了一日一夜。
那嗅地獾终于睡醒,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揉着惺忪睡眼爬出窝,先是警惕地四下嗅探了一圈,确认安全后,才开始活动。
太初静静“注视”着它。
只见这小妖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并非觅食,而是跑到窝旁一块平整的大石后,撅着屁股…排泄。排泄物气味浓烈,它却毫不在意,完事后甚至用爪子扒拉了些泥土稍微掩盖了一下。
“看来有固定排泄点,且会简单掩埋,非完全邋遢之辈。”太初默默记下。
随后,它开始整理它的“财产”——将那小皮袋里的碎石倒出来,逐一舔舐、擦拭,又宝贝似的收回去。过程中,它的小眼睛滴溜溜乱转,耳朵不时抖动,显然时刻保持着对周围的警觉。
做完这一切,它才离开巢穴,开始新一天的巡山。它的路线并非直线,而是呈之字形,不断用鼻子贴近地面或岩石嗅探,大耳朵如同雷达般转动,监听地下细微动静。
太初仔细观察着它的巡逻范围、停留时间、对不同气味的反应…
他发现,这小妖的有效感知范围其实有限。对于深埋地底(超过百丈)的气息,除非极其强烈或特殊(如太初之前散逸的精纯地气),否则它也难以察觉。它的主要探查目标,还是集中于地表及浅层地下的灵植、矿藏和小型猎物。
其活动颇有规律:清晨醒来,排泄,整理,然后外出巡逻约两个时辰;午时左右会找地方打盹或进食;下午再巡逻一个多时辰;日落前必定回窝,鲜少夜间外出。
“看来其夜间视力或感知可能较弱,安全感低。”太初又记下一笔。
他还注意到,这小妖极其贪吃且胆小。一次遇到一只刺猬妖,明明实力相当,它却不敢招惹,绕道而行。而发现一株低阶灵草时,则兴奋得手舞足蹈,刨土时却依旧不忘时刻抬头警惕四周。
几天观察下来,这小妖的生活规律、习性癖好、能力极限、甚至性格弱点(贪馋、多疑、惜命、有点小懒惰),都被太初摸得一清二楚。
一幅清晰的“嗅地獾行为模式图”在他意识中形成。
基于此,他立刻规划出了针对性的安全行动窗口期:
1. 绝对安全期:夜间。此獾基本龟缩巢穴,极少外出。
2. 相对安全期:其午休打盹时段,以及它巡逻路线远离自己所在区域的时段。
3. 高风险期:其清晨和下午的主动巡逻时段,尤其是路线可能经过自己本体或网络节点上方的时段。
“只要避开高风险期,在其绝对安全期和相对安全期活动,被其察觉的概率将极低。”太初心中笃定。甚至,若有必要,还可以利用其贪馋胆小的性格,刻意制造一些远离自身的“诱惑”,将其引开。
隐患,已然变成了可控因素。
恰在此时,那嗅地獾巡逻到了距离太初本体空腔约三千丈的一处山坡。它忽然停下,鼻子对着某个方向使劲抽动,小脸上露出拟人化的疑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万壤之主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万壤之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