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重归沉寂,唯有那枚悄然发热的破损玉符,提醒着太初方才并非幻梦。他将其取出,玉符表面微温,那道细微裂纹处似有流光一闪而逝,旋即恢复原状,再无异常。
“是因方才地脉剧烈变动,还是…感应到了那青玄门修士的某种功法气息?”太初意识中闪过推测,却无从验证,只得将玉符暂且收起,留待日后探究。当务之急,是彻底消化此番应对危机的经验,并弥补因快速扩张导致的细微隐患。
他沉下心神,全力运转优化后的地脉网络。十大节点如同十颗强有力的心脏,泵送着海量灵气,滋养息壤本体,巩固通脉中期境界,并细细抚平因强行平复灵气潮汐而产生的些许脉络震颤。整个过程稳扎稳打,不急不躁。
经历此番风波,他愈发认识到系统修炼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自身虽得息壤造化,掌控地脉,但修行之路更多依靠本能摸索与演化推演,缺乏系统性的功法指引与借鉴。而那青玄门修士,修为未必多高,但其施展的防护光幕、遁地之术、乃至那探测玉尺,皆显露出某种体系化的传承痕迹。
“若能窥得一二,或能触类旁通,弥补吾之短板。”
心念及此,地听术再次悄然展开。这一次,目标并非监控危机,而是精准投向那队正撤离不久的青玄门探查小队。
此刻,这队修士已远离太初领地近十里,正停在一处相对安全的隐蔽山坳中休整。那华轮境初期的青衣大师兄正盘膝调息,其余几名灵境弟子则围坐一旁,低声交谈,脸上犹带着方才探查未果的郁闷与后怕。
“…真是邪门,那地陷坑看着骇人,结果除了几块破骨头和废矿,屁都没有!”一名年轻弟子抱怨道,擦拭着手中长剑上的污迹。
另一名年纪稍长的弟子接口道:“谁说不是呢?白瞎了一张遁地符。不过大师兄,那阴煞之气倒是真的,虽微弱,但咱们回去上报,也算有个交代吧?”
那巡山执事经验老到,沉吟道:“未必是坏事。一无所获,总比撞上什么招惹不起的凶物强。我看那地方紧挨着腐毒泽,又刚经过虫潮,诡异得很,早点离开是对的。”
几名弟子闻言,纷纷点头称是,话题渐渐从探查任务转到了日常修炼上。
“说到修炼,王师兄,你上次兑换的那本《厚土诀》参悟得如何了?听说练到高深处,能凝聚土甲护身,可是真的?”一名弟子好奇地问那年长弟子。
那年长王姓弟子脸上露出一丝得色,又故作谦虚道:“《厚土诀》乃我青玄门土木两系的基础功法之一,博大精深,我也刚入门不久罢了。不过确实玄妙,引地气入体,淬炼经脉,稳固根基…”他似乎谈兴渐起,加之方才紧张过后需要放松,便压低声音,将自己修炼《厚土诀》的一些粗浅体悟、行功路线、乃至遇到的几个小关窍,一一说了出来。
其余几名弟子显然都修炼的同源功法,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嘴讨论几句,交流着各自的心得与困惑。那巡山执事偶尔也点评一两句,指出他们理解有误之处。
他们谈论的内容,在宗门内或许只是最基础的东西,算不得什么核心机密,但对外界散修乃至太初这等“野路子”而言,却是弥足珍贵的系统性知识!
地下,太初屏息凝神,地听术开至最大,将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清晰捕捉,铭记于心。同时,意识高速运转,结合自身对大地之力的理解,飞速解析、印证着这门《厚土诀》。
“引地气入体,淬炼经脉…原来如此,人族修士竟是以自身经脉为网,模拟地脉流转,从而炼化灵气,倒是巧妙…”
“土甲护身?乃是凝聚土灵之气于体表,形成循环防御,并非单纯硬化…这与吾调动大地之力形成岩盾,原理相通,却更精细于微观…”
“此处关窍,需以神念引导,缓急相济…嗯,吾之前操控灵气,确是过于刚猛了些…”
听着听着,太初只觉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这些宗门弟子基础扎实,每一步修炼都有章可循,虽进展可能缓慢,却胜在稳健,极少走弯路。而他自己,全靠息壤本源强横和演化之能推演,虽进展神速,却在细节处难免粗糙,许多地方纯靠力量硬闯,效率实则有所浪费。
他立刻调动演化之能,将听到的《厚土诀》基础篇与自身修炼方式相互对照、印证、推演。
霎时间,无数修炼虚影在意识中生灭。以《厚土诀》的法门引导地脉灵气,效率提升半成;以自身方式冲击关窍,速度更快却略有损耗;将《厚土诀》中凝聚土甲的精细操控法门融入大地防御,防御强度提升一成,灵力消耗反降…
取长补短,去芜存菁!
太初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不断优化着自身的能量运转路线、灵力操控技巧、乃至对大地之力的理解运用。许多之前模糊之处,豁然开朗;许多习惯性的粗糙操作,得以精细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壤之主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万壤之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