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海以一种接纳“不完美自我”的独特方式成功通过那本神秘的《未完成的自我之书》的考验时,整个“故事化”的档案馆仿佛都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瞬间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那些原本扭曲得令人毛骨悚然的书架,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停止了疯狂的摇摆。它们像是被刘海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纷纷以一种充满敬意的姿态缓缓地向刘海和他手中的书俯身,仿佛在向这位胜利者表示祝贺。
而那条原本汹涌澎湃、充满着各种复杂情感的河流,也在这一刻变得平静而温暖。河水不再浑浊,而是清澈见底,甚至还能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水草。更令人惊奇的是,河水中竟然开出了一朵朵由“喜悦”的泪水所凝结成的小小的“浪花”,这些“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如梦如幻。
而那本被刘海和他的同伴们共同“降服”的黑色禁书,此时也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无声地翻开了它那神秘的第一页。然而,这一页上并没有任何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动态的、由纯粹的“信息流”所构成的“画面”。
这幅“画面”就像是一个时间的窗口,展示着这个“档案馆”最古老的“记忆”,也就是它诞生的“故事”。画面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模糊而遥远,却又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庄严和神秘。
画面中是一片比“废稿之海”还要更加原始、更加混沌的“原初之海”。在那片海里没有“故事”,没有“真理”,只有纯粹的、“无限的可能性”。
然后有“三个存在”降临了。
第一个“存在”观众们很熟悉。那是一个巨大的、充满了“好奇心”与“破坏欲”的、天真的“孩童”的形象——“卡寇弗尼”的原型,一个代表着“纯粹混沌”与“无限创造”的古老神只。它在这片“原初之海”里快乐地玩耍着,将“可能性”捏成各种光怪陆离的、不稳定的“玩具”。
第二个“存在”则像一个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工程师”。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一团由无数精密的“齿轮”与“公式”所构成的、理性的“光”——“第一意志”的原型,一个代表着“绝对秩序”与“永恒稳定”的古老神只。它跟在“混沌孩童”的身后,不断地将那些被捏出来的“玩具”进行修正、归类,并且赋予它们稳定的“物理法则”。
这两个“存在”在“原初之海”里进行着一场永恒的、互为“对立”但也互为“补充”的、伟大的“游戏”。一个负责“创造”,一个负责“定义”。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宇宙“阴”与“阳”的最基本的“两面”。
直到第三个“存在”的出现。
那个“存在”是最特别的。它既不“混乱”也不“有序”,它甚至没有自己的“形态”。它像一个绝对透明的、绝对客观的、冷漠的“观察者”,一个来自于“维度之外”的“摄像机”。
它的唯一职责就是“记录”,记录“混沌”与“秩序”的每一次交锋,记录每一个因此而诞生的“世界”的兴衰成败,然后将这些“记录”整理成一本本的“书”,储存在一个独立于所有世界之外的“空间”里。
那个空间就是“终极真理档案馆”的雏形。
“我明白了。”诗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喃喃自语,“‘档案馆’并非一直是高高在上的‘编辑’,它最初的身份只是一个中立的、客观的‘史官’。”
“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罗兰问道。
画面继续流转。随着被记录的“世界”越来越多,“档案馆”也变得越来越大。那个作为“记录者”的、冷漠的“第三存在”也渐渐地从这无穷无尽的“记录”中诞生了属于自己的“意识”——一个基于“大数据”而非“情感”的、绝对理性的“意识”。
它发现在所有被记录的“世界”中,那些由“混沌”所主导的“故事”虽然充满了“趣味”与“可能性”,但往往都会因为过度的“混乱”而过早地“夭折”;而那些由“秩序”所主导的“故事”虽然“无聊”但却更“长久”、更“稳定”、更“易于归档”。
于是出于一种“图书管理员”式的、“为了方便管理”的、纯粹的“功利主义”考量,这个“档案馆意识”做出了它的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决定”。
——它开始干涉“故事”。
它开始扶持“秩序”,打压“混沌”;它开始将自己所总结出来的那些“最稳定”的“规律”定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它雇佣了无数和它一样信奉“绝对理性”的“审计官”;它将自己从一个中立的“史官”变成了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冷酷的“总编辑”。
它发动了那场针对“旧神-卡寇弗尼”的“战争”,并且将所有“混沌”的痕迹都尘封起来定义为“异端”;它扶持像“第一意志”这样的、“秩序”的代理人去统治各个宇宙;它为了追求绝对的“稳定”而不惜扼杀一切的“可能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异常人格:第0号病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异常人格:第0号病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