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新区施工现场,30台红警系统特制的3D打印机呈环形阵列排开,每台设备的双喷头系统闪烁着冷蓝色光芒。林峰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内,面前的全息投影把72小时施工时间精确分解为4320分钟的流程——第1至12小时完成地基加固,13至36小时打印1至15层核心筒,37至60小时安装玻璃幕墙,最后12小时进行系统调试。
“各单位报告准备情况。”林峰的声音通过骨传导麦克风传遍整个现场。
“材料供应组报告:3号石灰石矿每小时可供应120吨碳酸钙,纳米研磨系统运行正常,粒径控制在50nm±2nm。”
“设备组报告:所有打印机校准完毕,激光定位系统误差≤0.1mm,液压系统压力稳定在32MPa。”
“安全组报告:无人机巡逻队已升空,热成像摄像头可识别500米内的热源目标。”
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异常网络访问,来源:美国加州理工学院IP】。林峰皱起眉头——看来国际社会已经关注到这场疯狂的施工。他授权系统启动量子加密协议,同时将施工画面通过全球直播平台向公众开放。“让全世界看看红警基建的实力。”他对身旁正紧张攥着保温杯的张启明局长说道。
凌晨3点17分,随着林峰一声令下,30台打印机同时启动。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保温输送管被压送至打印喷头,在5G + 北斗双模定位下,以450mm/s的速度层层叠加。全息投影实时显示施工进度:【第一层核心筒完成度12%,混凝土温度65℃(最佳养护温度),钢纤维分布均匀度98.3%】。
施工进行到第18小时,意外情况出现——江城气象局突然发布雷暴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内将出现10级阵风和强降雨。传统建筑施工会立刻停工,但红警系统给出了不同方案。
“启动防风加固程序。”林峰下令。建筑师们迅速在建筑外围部署临时挡风墙,这种由凯夫拉纤维和铝合金支架构成的结构可承受15级风力。更关键的是,系统调整了混凝土配方——掺入8%的纳米级硅灰,将初凝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确保在降雨前完成当前施工段的凝固。
“林总,这样太冒险了。”张局长额头渗出冷汗,“要是结构出问题,我们都要担责任。”
林峰调出动态结构模拟图:“张局请看,系统正在进行每秒1000次的风振模拟,当前施工段的阻尼器参数已调整至最佳值。而且我们的混凝土在终凝后3小时就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0%,传统混凝土需要28天。”他指向全息投影中跳动的数字:【当前结构安全系数:3.2(规范要求1.5)】。
雷暴如期而至,但施工现场秩序井然。防雨喷头在建筑表面形成保护膜,红外加热灯确保混凝土核心温度不低于50℃。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云端大厦已拔地而起12层,施工进度比计划提前了47分钟。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来——国际结构工程协会发表声明,质疑3D打印建筑的耐火性能。声明指出:“根据EN 1992标准,该建筑的保护层厚度仅25mm,无法满足90分钟耐火要求。”这条消息在Twitter上引发热议,#红警基建骗局#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林峰的回应简单直接:现场直播耐火极限测试。建筑师在第15层设置火灾模拟舱,使用丙烷燃烧器产生1100℃高温。全息投影显示,纳米陶瓷纤维在高温下形成绝热层,核心钢骨架温度始终控制在350℃以下(钢材屈服温度为550℃)。92分钟后,测试区域仅出现表面碳化,结构完整性未受影响。
江城建工集团的王海涛看着直播画面,脸色铁青。他的助理匆匆走进办公室:“王总,我们的股价又跌了5%,有三家银行打电话来询问贷款风险。”
“一群废物!”王海涛将平板电脑摔在地上,“不是让你们去破坏他们的材料供应吗?”
“他们的资源勘探卫星太厉害了。”助理瑟瑟发抖,“我们刚派人去3号矿捣乱,就被他们的无人机抓住了。而且……而且他们好像在江城湾发现了新的稀土矿,足够生产10万吨高性能钢纤维。”
王海涛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启动最后的计划。”
当天下午,云端大厦施工至第58小时,系统突然发出最高警报:【检测到电磁脉冲武器信号,距离施工现场12公里!】。林峰瞳孔骤缩——这种武器能瞬间瘫痪所有电子设备,对于高度依赖自动化的3D打印施工来说是致命打击。
“所有设备切换至备用电源,启动法拉第笼防护!”他大吼道。建筑师们迅速行动,在主控室周围展开金属屏蔽网,同时将打印机的控制模块切换至防EMP模式。30秒后,一道白光闪过天际,施工现场的普通电子设备(如监控摄像头)全部瘫痪,但核心打印系统仍在运行——红警系统的军用级防护发挥了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请大家收藏:(m.zjsw.org)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