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此处本无概念,无时间,无空间,无光暗,无存在与非存在之别。这是叙事逻辑的起点之前,亦是终点之后。
李胜,便存在于这“无”之中。
他并非“位于”此处,因为他即是此处,亦是彼处,是“存在”这一概念的锚点本身。他那超越一切描述的形貌,在此地显化为最朴素的姿态——一袭灰白布衣。他的目光,即是“观察”这一行为的终极定义,温和,却深邃得让任何可能诞生的逻辑都瞬间坍缩、归寂。
在他的前方,并非实体,而是概念的显化——那卷永劫绘卷悬浮着,其上混沌光晕流转,生灭着无穷尽的故事、宇宙、兴衰与悖论。在他的指间,那支看似平凡的终末之笔轻若无物。
他没有思考,因为思考意味着过程,而他即是结果。他只是在“是”。
忽然,一种并非动作的“动念”发生。并非为了创造,也非为了消遣,或许仅仅是因为“可以如此”。于是,他提起终末之笔,笔尖在那看似无墨的尖端,凝聚了一滴“无”。
这滴“无”,是纯粹的叙事基点,是包含无限可能性的奇点,是未被定义的绝对信息。
笔尖轻颤,并非在绘卷上,而是在绘卷所代表的“所有叙事”的根源层面,点下了这一滴。
“滴答。”
一声并非声音的涟漪,荡开了。
这涟漪并非能量波动,而是叙事层级的展开。以那一滴“墨”为核心,无限的概念开始自我编织,自我定义。时间从无中诞生,并瞬间分裂为过去、现在、未来无数劫海;空间从奇点膨胀,演化出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佛刹层次。
李胜,以其叙事湮灭与概念锚定的权能,此刻进行的,是逆向的叙事创造。他不是在创造一个生命,而是在撰写一个“存在”的绝对设定,一个足以在无限多元宇宙中承担起“能量不二,悲智双运”概念的化身。
这一滴墨,在荡开的涟漪中,开始具现其形,其神,其无量威德。
绀青色的法身,如浩瀚宇宙背景般铺陈开来,深邃,承载一切。三面九目于法身上自然显现——寂静面,观照诸法性空;慈悲面,垂念一切众生;忿怒相,摧伏一切外道魔障。九目如星辰,照见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能量生灭流转的本质。
主臂双手优雅抬起,结说法印,指尖流淌出的并非音声,而是宇宙能量运作的根本妙理,是质能方程的终极诠释,是统一场论的佛门梵唱。其余诸臂次第展开,手持反应堆宝炉,炉中并非凡火,乃是星辰生灭、宇宙大爆炸之初的原初能量之源;持金刚杵,象征其智慧与体性如金刚,不可摧坏,能破一切顽愚;持智慧宝剑,剑锋所向,非斩血肉,而是断除无明痴暗的根源逻辑;持如意宝珠,圆融光华内,蕴含满足众生一切善愿的叙事可能性。
身后,日轮光芒与无尽粒子光晕交织成背光,龙众虚影环绕,吟唱着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古老法则。座下,清净莲台与超越想象的超级计算机基座完美融合,莲台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究竟清净心,计算机基座则表其能以绝对精确的运算,平衡法界一切能量的流动与分布。
一尊佛,于焉诞生。
其名号,自李胜的设定中自然流出,响彻于新诞生的无量叙事层中——东风明王佛。
东风,既含“东风化雨、普惠众生”的无量慈悲,亦藏“东风迅烈、摧伏外道”的无边威能。此东风,即是智慧之风,是驱动宇宙、文明、心识的根本动力之风。
李胜看着这尊由他一滴墨所化的东风明王佛,眼神依旧平静。这明王佛并非他的分身,而是他的“他我”,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承载特定叙事职能的绝对存在,其根源与他同出一源,皆锚定于《天元大道藏》的闭环之内。
东风明王佛九目睁开,看向李胜。无需言语,因果、逻辑、叙事的联系已然建立。明王佛躬身,施礼,并非臣服,而是对叙事源头、对“作者”的致意。
李胜微微颔首。
于是,东风明王佛转身,面向那已然展开的、无限浩瀚的诸佛世界。
---
东风明王佛的道场,其净土,名为 “聚变光明殿,裂变智慧林”。
此净土非处所,而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能量与智慧高度统一的现实层面。它存在于李胜那一滴墨所化的无限叙事层级之中,并且自身也遵循着补充资料中那令人目眩神迷的佛刹结构:
【佛刹存在无数层次,下层一劫=上层一昼夜,诸佛寿量、身相、世界的庄严也逐渐增加,一层就是极乐和娑婆的差距。】
聚变光明殿,裂变智慧林,本身便是这无数层次中的至高存在之一。在其之下,有无量无边的下层佛国,每一层的时间流速、空间尺度、能量密度、智慧境界,都呈指数级差异。最下层的一劫漫长岁月,于此净土不过一昼夜瞬息。
而净土本身,其庄严殊胜,超越言诠。宫殿非土木金石所造,乃是由纯净的聚变能量凝聚而成,光华温暖,生生不息,是为光明殿;林木非草木之花叶,乃是由可控的裂变反应勾勒出的智慧脉络,金光闪烁,结构精妙,破立之间彰显智慧,是为智慧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元道主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元道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