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议事阁内,云舒那句“臣妾有本奏”,如同在漆黑如墨的暴风雨夜中划过的刺目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绝望的心田。然而,光芒过后,是更深的寂静和…难以置信的审视。
她的方案,太过惊世骇俗,完全颠覆了千百年来应对天灾的旧有范式。发行“国债”?向商人借钱赈灾?“以工代赈”给灾民发工钱?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离经叛道!
萧绝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又像是被冒犯了尊严,声音尖锐地反驳:“郡主!此策…此策未免太过异想天开!国债?朝廷向商贾借贷,体统何在?威严何存?以工代赈?灾民暴戾,不予镇压已是仁慈,岂能再予钱粮,助长其气焰?!”
几位保守老臣也纷纷附和,引经据典,痛心疾首,仿佛云舒的方案是祸国殃民的妖术。
殿内争论再起,而殿外,八百里加急的马蹄声依旧如同催命鼓点,一次次敲击着众人紧绷的神经。最新的急报带来更坏的消息:某地灾民因抢粮与官军爆发大规模冲突,死伤数百,乱象已呈燎原之势!
吵什么吵?是传统管理学(萧绝)VS现代管理学(云舒)的终极PK!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王道!
面对质疑,云舒脸上不见丝毫怒色,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冷静。她没有与萧绝进行无谓的口舌之争,而是直接转向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问出了一连串问题:
“李尚书,国库现存银几何?可购粮多少石?能支撑灾区几日?”
“若按旧例,征发民夫十万,每日人吃马嚼,需耗粮多少?钱从何来?”
“灾区瘟疫若起,按太医院旧方,一剂药成本多少?能救治几人?药材储备可够?”
户部尚书李维被问得额头冒汗,支支吾吾报出的数字,每一个都触目惊心,无不证明旧法已是死路。
云舒不再看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越如金石交击,带着无可辩驳的力量:
“体统?威严?若江山倾覆,百姓易子而食,试问体统何在?威严何存?!”
“向商贾借贷,非是乞讨,是信用的交换!以国家未来税收为抵押,换取眼下救命之粮,此乃权宜之计,更是强国之道!商贾亦是大夏子民,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有何不可?”
“至于灾民…”她语气转冷,带着一丝凛冽的杀意与悲悯交织的复杂情绪,“他们为何成灾民?是因天灾,更是因人祸!是前朝积弊,贪官污吏,豪强盘剥所致!如今,他们所求,不过一口活命之粮,一处安身之所!镇压?若逼得百万灾民尽成流寇,诸位大人,谁可抵挡?谢帅的铁骑,难道要用来屠杀我大夏子民吗?!”
她的话,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问题的本质,将虚伪的“体统”和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摆在所有人面前。在生存和灭亡的简单选择面前,一切陈腐的教条都显得可笑而苍白。
最后,她看向一直沉默的谢景行。
谢景行迎上她的目光,微微颔首,只说了两个字:“可。”
一字千钧,不容置疑。
萧绝张了张嘴,看着谢景行按在剑柄上的手,再看看殿下那些明显已被云舒说动、眼神闪烁的官员,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寒意从脚底升起。他知道,大势已去。
在绝对的现实危机和绝对的武力支持下,云舒那套“离经叛道”的方案,被强行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方案既定,云舒雷厉风行,通过新成立的“黄河水患赈济统筹司”,将一道道指令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发布出去:
以工代赈,化乱为序:不再是强征民夫,而是由“白衣卫队”和工部官员深入灾区,招募身强力壮的灾民,组成工程队。明确告知: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每日管饱,另发工钱或等价粮食!消息传出,原本绝望等死的青壮年瞬间看到了生机,踊跃报名。混乱的灾民群,迅速被组织起来,变成了重建家园的力量。有饭吃,有活干,有钱拿,谁还愿意去造反?
商业运作,盘活资源:侯府“蜂巢”商会的庞大网络全力开动!早已待命的漕船满载江南粮米,在谢家军水师的护卫下,逆流而上,直抵灾区。粮食并非无偿发放,而是以“平价”出售(钱可秋后偿还),或可直接用工钱抵扣。这一招,既避免了无偿赈济养懒汉,又迅速平抑了飞涨的粮价,更激活了灾区微弱的经济循环。
医疗防疫,人文关怀:“惠民医馆”的精干医师和经过严格培训的“白衣卫队”学员,组成医疗队,携带大量廉价高效的药材(多是云舒提供的改良配方),深入各灾民安置点。他们不仅治病防疫,更负责宣讲卫生知识,发放消毒药剂。这种前所未有的“送医上门”,让灾民感受到了切实的关怀,极大安抚了恐慌情绪。
铁腕治乱,震慑豪强:云舒密令各地“蜂巢”暗线,严密监控地方豪强、粮商的动向。凡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证据确凿后,不由地方官府,直接由统筹司派出的特别行动队(由“白衣卫队”和少量精锐士兵组成)上门“拜访”,强制其按官价售粮,敢有反抗,家产抄没,主事者下狱!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后,所有蠢蠢欲动的魑魅魍魉瞬间噤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请大家收藏:(m.zjsw.org)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