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拳,培养新血,另起炉灶。她大量起用新科进士、太学生中思想新锐者,以及那些在算学、格物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担任各级“学政”和教育官员,形成一支忠于新政的“教育新军”。派遣他们深入州县,负责学堂筹建、师资培训和新教材推广。
第三拳,舆论引导,典型开路。她通过《大夏公报》,连续刊发《劝学文》、《实学兴邦说》、《巾帼亦能顶半边天》等文章,大力宣传新学的好处,报道偏远山村设立学堂、孩童识字的感人故事,树立榜样。甚至亲自为第一批简化字字帖作序,肯定其“易识易记,利于启蒙”的价值。
第四拳,经济杠杆,实惠诱人。宣布官办学堂不仅免学费,还提供一顿午膳;对送子女(尤其是女童)入学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赋税减免;学业优异者,更有机会被推荐至工坊、医馆甚至官府任职,开辟新的晋升通道。
面对谢景行关于阻力过大的担忧,云舒站在巨大的大夏疆域图前,目光灼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国根基,在于人才!今日之投入,看似浩大,却是为帝国百年计!朕要用这学堂,将这亿万百姓,从愚昧中唤醒!他们要骂,便骂!朕要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后,这天下皆是明事理、懂技术、知爱国的新民!届时,再看今日之阻挠,不过螳臂当车,徒增笑耳!”
阻力虽大,但新政的种子,依旧在坚韧地破土发芽。
在江南水乡,第一个官办学堂在旧祠堂基础上改建而成。开学那日,孩子们穿着打补丁但浆洗干净的衣裳,好奇地摸着崭新的课本,跟着年轻的先生,一字一句地念着“人、手、足、刀、尺”,声音稚嫩却响亮。
在西北边镇,退伍老兵被聘为武学教习,教孩子们强身健体,讲述戍边故事。
而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中原一个偏僻山村。在学政和村中开明长老的劝说下,佃户张老栓咬牙将孙女二丫送进了新办的蒙学堂。当瘦小的二丫,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在沙盘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张小花”时,她仰起脏兮兮的小脸,眼睛亮得惊人:“爷爷!我会写名字了!先生还说,女孩子也能读书明理,将来做女医官,做女账房!” 张老栓看着孙女,又想起自己刚分到的田契,老泪纵横,对着京城方向,再次深深叩首。
义务教育强制推行?是系统(朝廷)给全服新手村(基层)免费发放经验书(课本)和双倍经验卡(教育),强行提升玩家(国民)基础属性(素质)!
琅琅的读书声,开始回荡在帝国的乡村市井。尽管声音还微弱,学堂还简陋,教材还粗糙,但一种新的国家认同和忠君(忠于带来这一切改变的云舒)思想,已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渗透。孩子们知道了脚下大地是圆的,知道了朝廷新政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知道了女子亦能顶天立地。
夜色中,云舒审阅着各地呈报的学堂建设进度奏章,上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受阻的困扰。她提笔批注,字迹坚定。她知道,这场教化之战,远比军事征服和经济改革更为漫长和艰难。它要对抗的是千年的惯性,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但当她想到二丫那样闪亮的眼睛,想到未来将有成千上万个“二丫”和她们的兄弟,能够读书明理,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她的嘴角,泛起一丝疲惫却满足的笑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轻声自语,“朕,等得起。”
文化强国战略启动?是服务器(帝国)开启长期文明点数(教育)积累任务,投资未来版本(人才红利)!当前版本之子(腐儒)终将被时代淘汰!
帝国的肌体,正被注入知识的活水;民族的灵魂,正被点燃文明的星火。这条教化万民之路,道阻且长,但云舒已迈出了最坚定、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真正属于亿万黎民的、开智明理的盛世,其最微弱的曙光,已悄然浮现于地平线上。
喜欢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请大家收藏:(m.zjsw.org)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