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呼召亚伯兰
主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你的地土、你的亲族、你父的家,往我将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我必使你的名伟大,你也要成为祝福。「根据七十士译本与部分抄本传统,末句也可以译成“你必被看为有福”」
我必赐福给那赐福你的,咒诅那咒诅你的;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蒙福。”(末句也可以译成“将用你的名祝福”)
亚伯兰就照着主的吩咐启程,罗得也与他同去。亚伯兰出去哈兰城的时候,年七十五岁。
亚伯兰带着妻子撒莱、侄子罗得,以及他们在哈兰所积攒的一切财物和所得的仆役,启程往迦南地去,最终抵达那里。
亚伯兰穿越迦南全境,一路前行,直到示剑城的摩利圣树之地。那时,迦南人仍居住在那地。
主向亚伯兰显现,说:“我必将这地赐福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主筑了一座祭坛。(注:1.“后裔”原文直译为“种子”;2.“这地”指迦南全境)
亚伯兰从那里迁往伯特利城东边的山丘地带,在伯特利城西边与艾城东边之间支搭帐篷,并在那里为主筑了一座祭坛,宣告并敬拜主的名。(注:1.“宣告并敬拜”原文直译为“求告主的名”;2.伯特利城与艾城:两城相距约3公里,位于迦南中部山区(今约旦河西岸),后成为以色列人进占迦南的重要地点。)
亚伯兰随后启程,继续向南前行,直到南地地区。(注:“南地”指迦南南部的干旱地带)
亚伯兰到埃及
后来,迦南地遭遇饥荒,灾情及其严重,亚伯兰便迁居埃及暂住。(注:“迁居”原文直译为“下去”,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
亚伯兰即将进入埃及时,对妻子撒莱说:“看哪,我知道你是容貌极其美丽的女子。
埃及人一定注意到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会杀我,但让你存活。(注:“注意到”原文直译是“看见”)你要说你是我的妹妹,这样我将会因你而得善待,我的性命也将因你的缘故得以保全。”
亚伯兰进入埃及后,埃及人注意到撒莱,发现她是一位容貌极其秀美的女子。
法老的臣仆们一看见她,就在法老面前极力称赞她的美貌。于是撒莱被带进法老的王宫。
法老因撒莱的缘故厚待亚伯兰,赐给他羊群、牛群、公驴、母驴、男女仆役,以及骆驼。
然而,主因亚伯兰的妻子撒莱的缘故,降下严重的灾病在法老和他全家的身上。
于是法老传招亚伯兰,质问他说:“你对我做了什么事?为何不告诉我她是你的妻子?你为何说‘她是我的妹妹’,以致我竟娶她为妻?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带她离开我吧!
于是法老命令他的臣仆们,将亚伯兰及其妻子,并他一切所有的,都遣送离开埃及。
——————
这段亚伯兰(后改名为亚伯拉罕)蒙召及下埃及的叙事,是信心旅程的宏伟开篇。它描绘了一条从顺服到软弱,再到上帝信实干预的道路,极其真实地展现了信心成长的历程。以下是基于此段经文的实践性指导。
一、践行“离开”的呼召:迈向信心的未知之地
上帝的呼召要求亚伯兰进行三重“离开”:本地、亲族、父家。这代表离开一切熟悉、安全和文化认同的根基,完全倚靠上帝的应许前行。
- 实践指导:辨识并顺服你生命中的“离开”之召。
- 离开你的“安全网”: 上帝的呼召可能要求你离开心理上的“舒适区”——一份耗尽你但熟悉的工作、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一个限制你成长的旧有思维模式。信心的第一步常常是“离开”。
- 持定应许,而非眼见: 亚伯兰去往“我要指示你的地”,那地当时住着迦南人。信心的行动是持定上帝的应许(“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尽管眼前的环境似乎与之完全相反。在你的困境中,抓住上帝的一个应许,并据此而活。
二、操练“筑坛”与“求告”:在旅程中建立敬拜的标杆
亚伯兰进入应许之地后,每到一个重要地点(示剑、伯特利),他的第一个举动不是占领,而是“筑坛”并“求告耶和华的名”。这宣告了那地的主权属于上帝,也维系了他与上帝的关系。
- 实践指导:在你人生的每一个新阶段,首先建立与上帝相交的“祭坛”。
- 设立你属灵的“地标”: 当你搬入新家、开始新工作、进入新关系时,有意识地为这个新阶段“筑坛”。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祈祷奉献仪式,求问上帝:“你在这事上的心意是什么?” 这能将平凡的居所变为“伯特利”(神的殿)。
- 在“南地”依然求告: 即使当你进入属灵的“南地”(干旱、艰难时期),像亚伯兰一样,继续“求告主的名”。不要停止敬拜和祷告,这是在干旱中挖掘属灵活水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圣经21世纪GQ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