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视“下埃及”的失败:在软弱中学习倚靠
面对饥荒,亚伯兰凭己意“下埃及”,并因恐惧而编织“半真半假”的谎言(撒莱确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差点导致应许中断。这暴露了信心之父的不完全。
- 实践指导:当因环境压力而选择“下埃及”时,要警惕信心的陷阱。
- 辨别“明智”与“不信”: 面对困难,采取实际行动是明智的。但需反省:我的方案(“下埃及”)是出于祷告后的引导,还是像亚伯兰一样,出于对环境的恐惧,完全倚靠人的手段(甚至是不道德的手段)?
- 勿以“半真”掩盖“全假”: 亚伯兰的“她是我妹妹”是典型的“半真半假”的谎言,试图用技术性真实来掩盖实质性的欺骗。在人际关系中,要杜绝这种狡猾,追求完全的诚实。
- 信靠上帝的保守,而非自己的计谋: 亚伯兰的计谋看似“成功”了(他得了许多财物),却使应承受之子的母亲陷入危险,并使外邦人受灾。真正的安全源于信靠上帝会在我行正直之事时保守我,而非源于自己的“小聪明”。
四、见证“上帝的信实”:
尽管亚伯兰失败,上帝依然信实。祂干预此事,降灾于法老家,保护了撒莱,也保守了亚伯兰。这显明上帝的应许不依赖于人的完全,乃依赖于祂的信实。
- 实践指导:在失败后,仰望并感恩上帝信实的干预。
- 从管教中学习: 上帝通过法老的质问管教亚伯兰。当我们因错误选择而陷入尴尬或困境时,要视其为上帝慈爱的管教,促使我们回转,而非定罪的证据。
- 你的“被遣送出埃及”: 亚伯兰“连他所有的”都被法老遣送出来。有时,上帝会通过看似不光彩的“被逐”来将我们从错误的道路上拯救出来。如果你的一个计划失败了,反省其中是否有上帝的美意,要带你回到祂的应许之路上。
核心总结:
亚伯兰的早期旅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实的信心地图:
1. 信心的起步是顺服的“离开”,走向未知。
2. 信心的维系是持续的“筑坛”,建立敬拜。
3. 信心的现实是会有“下埃及”的失败,暴露我们的软弱和恐惧。
4. 信心的根基是上帝永不失败的“信实”,祂会介入,管教并挽回我们。
我们每个人的信心之旅多多少少都会像亚伯兰一样,是混合着顺服与失脚、勇气与恐惧的进程。关键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在失败后依然听见那呼召的声音,从“埃及”出来,再次回到“迦南”,继续朝着应许前行。那位呼召亚伯兰的上帝,今日也同样呼召我们踏上这信心的冒险。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圣经21世纪GQ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