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对摩西说:
“你派人去窥探我要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你要从每一个父系支派中各选一个首领去。”
于是,摩西遵照主的命令,从巴兰的旷野差派他们出去。这些人都是以色列人中的首领。
他们的名字是:
流便支派:撒刻的儿子沙母亚
西缅支派:何利的儿子沙法
犹大支派:耶孚尼的儿子迦勒
以萨迦支派:约瑟的儿子以迦
以法莲支派:嫩的儿子何西阿(此时摩西给他改名叫约书亚)
便雅悯支派:拉孚的儿子帕提
西布伦支派:所底的儿子迦叠
约瑟支派(玛拿西支派):稣西的儿子迦底
但支派:基玛利的儿子亚米利
亚设支派:米迦勒的儿子西帖
拿弗他利支派:缚西的儿子拿比
迦得支派:玛基的儿子臼利
这些就是摩西派去窥探那地之人的名字。
(当时,摩西将嫩的儿子何西阿改名叫约书亚。)
当摩西差派他们去窥探迦南地时,对他们说:
“你们从南地上去,进入山地,去看看那地方怎么样:住在那里的居民是强是弱?人数是多是少?他们住的地方是好是坏?居民所在的城镇是坚固的,还是不设防的?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那里有树木没有?你们要壮起胆来,把那地的果子带些回来。
(那时正是葡萄初熟的时候。)
于是他们上去,窥探那地。从寻的旷野开始,直到利合(靠近哈马口)。他们沿着南地上去,到了希伯仑。那里住着亚衲族的子孙,就是亚希幔、示筛、挞买等人。(希伯仑城比埃及的锁安城早建七年。)
当他们走到以实各谷时,从那里砍下了一根长着许多葡萄果实的枝子(或译:一个硕大的葡萄串)。
他们两人用杠抬着这个葡萄串,还带了一些石榴和无花果回来。
那地方就叫做以实各谷(意思就是“一串果实的山谷”),因为以色列人在那里砍下了一串葡萄。
过了整整四十天,他们结束了窥探那地的任务,回来了。他们回到在巴兰旷野中的加低斯,来到摩西、亚伦和全体以色列会众那里,向他们和全会众报告情况,并把那地的果子给大家看。
他们向摩西报告说:
“我们确实到了你派我们去的那地方。那地方确实是流奶与蜜之地啊!这些就是那地的果子。
然而,住在那里的居民非常强悍,城墙坚固巨大。我们在那里还看到了亚衲族的子孙。
还有,亚玛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沿海一带和约旦河沿岸。”
这时,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抚百姓,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
但是那些和他同去的人却说:“不行!我们打不过那些人;他们比我们强大多了。”
他们在以色列人中散布关于所窥探之地的不利消息(即报恶信):“我们经过、所窥探的那地,简直是个吞吃居民的地方!我们在那里看见的人都长得非常高大。我们看见了巨人族(希伯来原文“Nephilim”),他们是拿非利人后代(传说“Nephilim”是上古巨人)。
跟他们一对比,我们看自己,简直就像蚱蜢一样渺小;他们看我们,也必然是这样啊!”
说明
* 何西阿/约书亚 (Hoshea/Joshua): 摩西的助手,代表以法莲支派,后被摩西改名(“约书亚”意为“主是拯救”),显示其重要性和对未来角色的预示。
* 以实各谷 (Valley of Eshkol): 地名,因以色列探子在那里砍下一串葡萄而得名(“Eshkol”意为“一挂/一串”)。
* 巨人族/Nephilim (Nephilim): 圣经中曾出现的一种神秘的、体格巨大的存在,多与上古英雄/巨人传说有关。探子将其与亚衲族相联系,用来夸大敌人的可怕。
* 报恶信/散布不利消息 (spread... a bad report): 指大多数探子散布消极、令人恐惧的消息。
* 像蚱蜢一样/如同蚱蜢 (like grasshoppers): 探子用来极度贬低自己和以色列人实力的话语,表示在“巨人”面前渺小无助。
《民数记》第13章记载以色列人抵达迦南边界后差遣探子的关键事件,揭示了深刻的属灵原则与人性挣扎,其核心启示可总结为以下六点:
1. 神的应许需用信心领受,而非靠眼见评估
- 神已宣告迦南是 流奶与蜜之地,且 我必赐给你们,但十个探子却因 巨人、坚城的障碍否定神的应许。
- 启示:神的承诺超越现实困难,信心是连接应许与现实的关键;以环境挑战否定神的应许,本质是 将神缩小。
2. 恐惧会扭曲真相,滋生虚假见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圣经21世纪GQ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