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拣选:从拜异教的祖先(他拉)中呼召亚伯拉罕。
* 建立:赐下以撒、雅各;为以扫也安排产业(西珥)。
* 拯救:借摩西、亚伦引领出埃及,过红海神迹。
* 保守:旷野旅程。
* 争战得地:击败河东亚摩利人,挫败巴兰的计谋,征服迦南各族(包括耶利哥和各民族),特别强调是神的大能(“黄蜂”/惊惶)和恩典(“不是你们开垦的地...不是你们建造的城”)使他们得地为业。
2. 庄严的挑战与抉择 : 基于神的信实和恩典,约书亚发出挑战:
* 敬畏耶和华:以虔诚的态度回应神。
* 诚心事奉祂:以忠诚和专一的心志。
* 除掉外邦神:彻底断绝过去(幼发拉底河那边)或现在环境(亚摩利地)中偶像的辖制。
* 抉择时刻:如果事奉耶和华被视作不好(undesirable),那么就在今天(now)选择事奉谁——是先祖的偶像还是迦南的偶像?
* 个人的榜样:“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 这句宣言成为千古名言,代表了坚定委身的决心。
3. 百姓的积极回应与约书亚的警戒 :
* 百姓热烈回应:基于自身对神作为的经历(拯救出埃及、保护、赶出仇敌),他们坚决承诺事奉耶和华,认为离弃祂是不可思议的(Far be it from us!)。
* 约书亚严肃的警告:
* 指出事奉神的高标准:耶和华是圣洁且忌邪(不容忍对祂忠诚的分割/拜偶像)的神。
* 声明百姓凭己力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你们不能事奉耶和华”)。
* 警告背约的严重后果:神必不赦免,反而会降祸、灭绝。
* 百姓再次坚决承诺。
* 约书亚要求他们以行动证明(除掉外邦神,专心归向神),并宣告他们自己的选择就是将来的见证。
* 百姓承诺行动与顺服。
4. 正式立约与立石为证 :
* 约书亚在示剑正式确立圣约,重申了神的律法(律例典章)。
* 他将这一切记录在神的律法书上(重要书面见证)。
* 立大石头在耶和华圣所的橡树下,赋予其象征意义:它是约的见证者(“听见了耶和华所说的一切话”),将来若以色列人背约,这石头将无声地指控他们。
5. 后续记录:三位人物的安葬 :
* 约书亚去世(110岁),安葬在亭拿?西拉(以法莲山地,他的产业)。时代特征:“以色列人事奉耶和华”在约书亚和与他同时代、见过神作为的长寿长老有生之年得以维持。
* 约瑟的骸骨被安葬在示剑(雅各当年购地)。这标志着神对约瑟应许(创世纪50:25)的最终应验,以色列先祖的遗愿完成。
* 大祭司以利亚撒去世,安葬在他儿子非尼哈的产业基比亚。
得出的启示:
1. 信仰基于历史启示: 以色列的信仰根植于神在历史中真实可察的作为(拣选、拯救、赐地)。约书亚通过详细复述历史,建立百姓感恩和顺服的基础。真正的信仰不是空泛的理念,而是对神作为的回应。
2. 信仰要求抉择与委身: 事奉神不是理所当然或轻易的。约书亚将抉择尖锐地摆在百姓面前,迫使他们在完全事奉耶和华和事奉偶像(无论旧有的还是当地的)之间做一个明确、排他性的选择。“今日就可以选择”强调了信仰抉择的紧迫性和个人责任。
3. 榜样与宣言的力量: “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成为千古佳话。领袖的公开、坚定的个人委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并设立属灵的标杆。信仰需要在家庭核心中实践。
4. 对神属性的清醒认识: 约书亚的警告平衡了百姓的热忱:
* 圣洁:神本质的完全和纯洁,要求事奉者也要追求圣洁。
* 忌邪:神要求专一的爱和忠诚,绝不与偶像崇拜或分心妥协。
* 审判的严肃性:背约会带来真实的、毁灭性的后果。恩典不等于放纵。
* 人的局限:“你们不能事奉”提醒人依靠自己无法达到神的标准,需要神的恩典和持续的依靠。
5. 行动印证言语: 约书亚要求百姓不仅口头承诺(“我们要事奉”),更要付诸具体行动(“除掉外邦神”,“专心归向”)。真正的悔改和委身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6. 设立约的记号: 书面记录(律法书)和实体记号(石头)作为长久见证,是防止遗忘和背约的重要方式。它时刻提醒以色列人他们与神有约以及相应的责任。
7. 传承的脆弱与重要性: 约书亚和以利亚撒的去世,以及强调“约书亚和长寿长老在世的日子”以色列人的忠心事奉,暗示着信仰传承的脆弱性。伟大的领袖会离去,下一代能否持守信仰,依赖于对历史的铭记和对约的忠心。最终,完成约瑟遗愿的记载,也体现了对先祖应许的尊重和延续。
8. 地点的重要性: 示剑的地理位置(先祖历史)和仪式地点(圣所),赋予这次立约深厚的历史和神学意义,连接过去(神的信实)与未来(百姓的责任)。
9. 民族身份的锚点: 这次全民立约再次确定了耶和华是他们的神,以色列是祂的子民这一核心身份。这也是整卷《约书亚记》从征服到定居、从应许到实现的最终落脚点——建立神权治理下的圣约子民共同体。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圣经21世纪GQ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