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湘江水师 初露锋芒】
咸丰元年,屡考不中的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的名义,聚集教徒在金田扯起反旗,太平天国运动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南中国。
咸丰四年春,太平军西征部队势如破竹,连克岳州、湘潭,兵锋直指长沙,湖南震动。其时,丁母忧在籍的礼部侍郎曾国藩奉旨督办湖南团练,于衡州设立行营,编练湘军,广募人才。
此时的彭玉麟,刚经历了又一次挫折——他敬如父执的衡州知府高人鉴被罢官,他亦随之失业,蜗居在湘江边一间更为破旧的茅屋中,靠卖画鬻字度日,生活愈发困顿。梅姑则仍在姥姥家,靠做针线补贴家用,时常悄悄接济他,送些衣食,为他缝补浆洗。
这一日,江上风急云低,彭玉麟正于江边一块巨石上写生,画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景色。忽见一队亲兵簇拥着一人缓辔而来。为首者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而锐利,虽身着寻常青布长衫,却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度。
那人勒马驻足,默默观看彭玉麟作画片刻,不禁抚掌赞叹:“好笔力!胸有丘壑,笔挟风雷!阁下画意非凡,不知可愿为这破碎山河,施展更大抱负?”
彭玉麟搁笔,从容起身,拱手道:“在下彭玉麟,一介寒士,潦倒江湖,不敢妄谈抱负。未请教先生是?”
那人微微一笑:“鄙人曾国藩,现于衡州编练湘军,以靖地方。素闻彭玉麟先生耿介忠直,通晓兵事,尤善水战之道,今日特来寻访,恳请先生出山,共纾国难。”
彭玉麟心中一震。他早闻曾国藩之名,知他是当今理学名臣,以知人善任着称,却没想到会亲自来江边寻访自己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他目光扫过曾国藩诚恳的面容,又望向脚下奔腾不息的湘江,一股久违的豪情自胸中涌起。
他深吸一口气,指向那浩瀚江流,朗声道:“曾大人!玉麟不才,蒙大人不弃,愿效绵薄之力。玉麟愿化为此江中一滴水,汇入洪流,涤荡妖氛,还我山河清平!”
曾国藩顺着他所指,但见江流奔涌,气势磅礴,不由击节称赏:“好!好一个‘化为此江中一滴水’!我欲组建水师,为陆军之羽翼,正缺一员统领。此重任,非足下莫属!”
彭玉麟深深一揖:“玉麟敢不从命!”
自此,彭玉麟破茧而出,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受命组建湘军水师,官拜知县(后很快因功擢升知府)。然而,初创之艰,远超想象。无船、无炮、无饷、无兵。
得知彭玉麟受命组建水师,梅姑欣喜之余,更为他的前程忧心。她知他清廉,无甚积蓄,便将自已多年来辛苦积攒的所有私蓄——几件微薄首饰和十余两散碎银子,用一方素帕包好,亲自送到水师筹备处。
“先生”,她将布包塞到彭玉麟手中,语气坚决,“此乃梅姑一点心意,虽杯水车薪,愿助先生购买木料,打造战船。”
彭玉麟愕然,推开道:“不可!你一个女子,攒这些钱何等不易!我岂能……”
“先生!”梅姑打断他,眼中泪光闪烁,“国难当头,何分彼此?先生常以天下为己任,梅姑虽为女子,亦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此身皆是先生所救,这些身外之物,又何足挂齿?但望先生能早日练成雄师,平定祸乱,使百姓安居,则梅姑心愿足矣!”
彭玉麟望着她坚定的眼神,知她心意已决,心中感动万分,终是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情谊。他紧握布包,沉声道:“好!玉麟定不负你之厚望!”
此事很快在衡州士绅中传开,众人感佩彭玉麟的志向与梅姑的义举,纷纷解囊,水师初创的经费问题得以缓解。
彭玉麟倾注全部心力,招募工匠,购料造船。他亲自设计船型,督造长龙、快蟹、舢板等各色战船。又严格选拔士卒,多是招募熟悉水性的湘江渔民、船工,亲自教导他们操舟、演炮、布阵。他与士卒同甘共苦,常常一身短打,与工匠、兵勇一同劳作,挥汗如雨。
在此期间,彭玉麟与梅姑相见日多。她常为他送来干净衣物、可口饭菜,见他劳累,便默默在一旁帮他整理文书,或为他沏上一壶清茶。夜深人静时,两人也会在营地的灯火下, 贴耳交谈几句。她关心他的身体,他感念她的付出。一种相濡以沫、惺惺相惜的情感,在战火将至的紧张氛围中,愈发深厚。然而,两人都恪守礼法,发乎情,止乎礼,从未越雷池一步。彭玉麟是因恪守礼教且前程未卜,不愿耽误于她;梅姑则是出于自卑与尊重,将满腔情意深埋心底,只化作无声的支持。
咸丰四年四月,曾国藩决定率湘军陆师及新成水师,反攻湘潭。彭玉麟率水师十营,与好友褚汝航、杨载福等部协同,作为先锋,顺流而下。
这是彭玉麟的初阵。湘江之上,战云密布。太平军水营船只众多,联樯蔽江,气势汹汹。
彭玉麟立于旗舰“湘江”号船头,神色冷峻。他下令以快蟹、长龙等大船居中正面迎敌,以灵便的舢板装载敢死之士,携带火罐、喷筒,穿插侧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历史奇人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