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2年四月的清晨,邺城皇宫内,冉闵独自站在铜雀台上,眺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烟尘。那是前燕大将慕容恪的十万铁骑正在逼近。
“陛下,城中可战之兵不足一万,不如...”老将王泰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冉闵没有回头,他的目光依然锁定在远方的尘烟上:“不如什么?不如弃城而逃?让这满城百姓再经历一次永嘉之祸?”
他缓缓转身,铠甲在晨曦中泛着冷光。这些日子以来,他眼见着曾经繁华的邺城日渐萧条,粮仓见底,士兵面带饥色。但他更清楚,一旦放弃这座城池,北方的汉人将再无立足之地。
慕容恪,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前燕名将,已经在常山扎下大营。他深知冉闵勇猛无敌,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
“冉闵骁勇,不可力敌。”慕容恪在军帐中对众将分析,“但他刚愎自用,必会主动求战。我军当以铁马方阵诱其深入。”
与此同时,冉魏军营中正在举行最后一次军议。
“慕容恪在魏昌廉台布阵,此地多林木,不利骑兵展开。”参军王简指着地图,“不如固守待援。”
冉闵摇头:“援军?哪里还有援军?并州的张平自顾不暇,徐州的刘启早已降晋。如今我们只能靠自己。”
他环视帐中将领,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部下如今个个面带忧色。
“我意已决,明日出战。”
四月甲子日,黎明。冉闵亲率全部精锐出城,在廉台扎营。慕容恪得知消息,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冉闵果然中计。”
他立即下令,将五千精锐骑兵用铁锁连环,组成无坚不摧的铁马方阵。这些骑兵人和马都披着重甲,如同移动的堡垒。
冉闵在阵前视察敌情时,部将董闰再次劝谏:“燕军势大,我军疲惫,不如暂避锋芒,待其懈怠再战。”
冉闵望着远处燕军严整的阵型,突然问道:“你们可知道,我为何定要在此与慕容恪决战?”
众将沉默。
“因为这里是魏昌,是汉家土地。”冉闵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们退一步,胡人就会进一步。今日若退,明日我们的子孙就要学着说鲜卑语了。”
他翻身上马,举起双刃矛:“今日之战,有死无生!”
战斗在巳时打响。冉闵一马当先,直冲燕军中路。他座下的朱龙马如一道红色闪电,瞬间就撕开了燕军的前阵。
“斩慕容恪者,封万户侯!”冉闵的怒吼在战场上回荡。
魏军将士见主将如此勇猛,个个奋不顾身地向前冲杀。初战告捷,燕军前锋被击溃,冉闵连斩燕军十余员偏将。
然而这正是慕容恪设下的圈套。
午时刚过,燕军突然变阵。五千铁甲骑兵从两翼包抄而来,这些战马用铁索相连,行进时地动山摇,如同移动的城墙。
“中计了!”冉闵心中一沉,但已来不及撤退。
魏军被团团围住,士兵们在铁马方阵的冲击下纷纷倒下。冉闵双目赤红,手持双刃矛左冲右突。
“随我来!”他大喝一声,率领亲兵直扑慕容恪的中军大旗。
这是一场惨烈至极的战斗。冉闵的双刃矛已经折断,他换上了钩戟继续厮杀。朱龙马身中数箭,仍然奋力奔驰。在他的身后,倒下了成百上千的燕军士兵。
“陛下!朱龙马不行了!”亲兵队长大喊。
冉闵低头看去,只见爱马浑身是血,步伐已经踉跄。他轻抚马颈:“老伙计,再坚持一会儿。”
就在这时,一支冷箭射来,正中朱龙马的要害。战马长嘶一声,轰然倒地。
冉闵翻身落马,瞬间被数十名燕兵包围。
“活捉冉闵!”慕容恪在远处高喊。
冉闵手持钩戟,傲然而立。他的铠甲已经破碎,浑身浴血,但目光依然锐利如鹰。
“来啊!”他怒吼道,“让尔等见识汉家儿郎的威风!”
又一场血战展开。冉闵独自面对数百敌军,钩戟挥舞之处,血肉横飞。据后来的史书记载,这一战他亲手斩杀鲜卑兵将三百余人。
然而终究是寡不敌众。在连续战斗了六个时辰后,冉闵体力耗尽,被燕兵用挠钩绊倒,生擒活捉。
被俘的冉闵被押解到慕容儁面前。这位前燕皇帝端坐在黄金宝座上,俯视着阶下的囚徒。
“奴仆下才,安敢称帝?”慕容儁冷笑道。
冉闵昂首而立,尽管镣铐加身,却依然保持着帝王的威严:“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
慕容儁大怒,下令鞭打三百。每一鞭下去,都是皮开肉绽,但冉闵始终咬紧牙关,不发一声。
当晚,冉闵被关在囚笼中押往龙城。沿途的百姓听闻擒获了冉闵,纷纷前来围观。
在一个驿站,一位老妇人偷偷塞给看守一壶酒:“给冉天王喝口酒吧,他是为我们汉人而战啊。”
冉闵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对老妇人点头致意:“老人家,冉闵无能,不能再保护你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历史奇人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