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年的洛阳,秋风裹挟着肃杀。司马氏篡魏之势如弦满之弓,太傅府中递出的每一道钧令,都似羽箭破空,钉穿庙堂与竹林最后的屏障。这一日,大将军司马昭欲与阮籍联姻,令其子司马炎娶阮籍女的消息,如寒鸦振翅,掠过宫阙飞檐,直坠城西那处竹影婆娑的院落。
彼时,阮籍正与友人对弈。楸枰之上,黑白纠缠,宛若世局。信使附耳低语,他执白子的手于半空凝滞一瞬,指节微微泛白,随即“啪”一声轻响,棋子稳稳落于“三三”之位,竟未乱半分方寸。友人窥其面色如古井无波,心下暗惊。直至终局数子,阮籍方缓缓起身,拂了拂衣袂上并不存在的尘埃,对垂手侍立的僮仆淡然道:“备酒。”
二字既出,便开启了一场长达六十日的沉沦。那不是市井醉汉的颓唐,而是一场精心策划,以狂诞为甲胄,以酩酊为戈矛的无声抗争。府门终日紧闭,唯酒香弥漫,穿透竹篱,诉说着主人的“不复醒”。
司马昭初遣心腹钟会前往探问。钟会,字士季,乃名门之后,机巧善辩,尤擅窥测人心,昔日屡至阮籍门前面论时事,欲寻其短长,阮籍皆以玄远之辞应对,使其“不得言而退”。此番钟会奉联姻之命,志在必得,昂然踏入阮籍书房。
但见室内昏暗,酒气熏天,空坛罗列如乱世坟茔。阮籍散发跣足,斜倚书案,怀中紧抱一酒壶,似抱着唯一可倚仗的信念。案上摊着未完成的《咏怀诗》稿,墨迹被泼洒的酒液濡染,字句模糊,如他难明的心迹。
“阮先生,大将军美意,天下名士求之不得。令爱若入天潢贵胄之门,于先生,于阮氏门楣,皆是莫大荣耀。”钟会提高嗓音,字字清晰,试图穿透那醉意的迷雾。
阮籍似被惊扰,勉强撑开迷离的双眼,目光涣散,毫无焦点。他咂摸着干裂的嘴唇,喃喃之声几不可闻:“酒……拿酒来……”言罢,竟不理睬钟会,摸索到身旁半满的酒坛,双手捧起,仰头痛饮。浑浊的酒液顺着脖颈倾泻,浸湿了敞开的衣襟,也浸湿了这荒唐的表演。他饮得那般急切,那般酣畅,仿佛饮下的不是杜康,而是这混浊世道唯一的解药。
钟会静立良久,冷眼旁观。他试图从那狂饮的姿态中捕捉一丝伪饰,从迷乱的眼神里搜寻一点清醒。然而,阮籍的醉,仿佛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浑然天成。最终,钟会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拂袖而去,回报司马昭:“阮嗣宗形神离散,醉生梦死,恐难当联姻之任,徒损大将军清誉。”
首次试探,暂告段落。
司马昭不死,复遣山涛。山涛,字巨源,乃“竹林七贤”之长,与阮籍情谊深笃,且已为司马氏所征辟,由他出面,既有旧情可叙,又有规劝之意。
山涛的到来,让这场醉酒大戏进入了更微妙的阶段。他无需通传,径直入内,见阮籍伏于案上,鼾声如雷。山涛默然坐下,目光扫过满地狼藉,掠过阮籍枕下压着的那卷《老子》,书中“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之句,墨痕犹新。他心中了然,涌起无限悲悯。
“嗣宗,”山涛轻唤,声音温和,“何至于此?”他提及昔日竹林之游,谈玄理,辩音律,何等快意。“司马公求才若渴,联姻亦是美事,足下韬光养晦,世人皆知。然今大势所趋,独木难支,何不稍作权宜,保全门户,亦不负平生所学?”
阮籍似在梦中呓语,翻了个身,将脸埋入臂弯,含糊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酒,我的酒呢……”他摸索着,将空壶凑到嘴边,仰头等待那永不滴落的琼浆。那姿态,凄凉而决绝。
山涛凝视故友,深知这醉意之下,是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的处世圭臬,更是其对儒家礼法最深刻的蔑视与疏离。他明白,阮籍宁可以自污的方式保全名节,亦不愿将血脉融入那即将篡立的权贵之门,使女儿成为政治交易的筹码,使自身沦为天下笑柄的“国丈”。山涛长叹一声,不再多言,悄然离去。他向司马昭的回禀,想必多了几分回护与无奈。
在这六十日的长醉里,阮籍并非全然失去知觉。偶有片刻清醒,他常独立小院,望庭中孤竹。那竹,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恰似嵇康;而自己,是否更像这遍地蔓生的蓬草,俯仰由风,只求存续?他想起嵇康那封着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宣言,何其壮烈!而自己,却只能选择这条“佯狂避世”之路。
醉乡之中,往事纷至沓来。他忆起年少时登广武山,观楚汉古战场,曾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彼时豪情,今已磨蚀。又忆及母亲去世时,他正与人下棋,闻讯后强终棋局,继而饮酒二斗,吐血数升。及至丧礼,他又饮酒食肉,然临诀一号,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那是至情至性的悲恸,与今日这政治高压下的伴狂,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
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大多成于这似醉似醒之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无人得见的清醒时刻的忧思,远比那烂醉如泥的表象,更为沉痛。酒,成了他保护这份清醒与忧思的甲胄,让他能在险恶环境中,守住内心那一方不容玷污的净土。他并非不知窗外天翻地覆,不知挚友嵇康因刚直而处境日危,他只是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履行着对司马氏集团的最后的不合作宣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历史奇人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