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文明借助汉字防御体系勉强抵挡住来自高维文明的降维攻击后,形势依旧岌岌可危。空间褶皱仍未平复,虚空中残留的降维光束如幽灵般游荡,随时可能再度凝聚成毁灭性的打击。沈渊心知肚明,仅凭当前的防御手段,难以长久抵御高维文明的持续压制。那是一种超越维度的认知暴力,仿佛宇宙本身在被改写。他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林晚残存的意识以及与之关联的选择界面——那扇通往意识深渊的唯一窗口。
林晚的意识虽已被大幅压缩成收纳舱门上的指纹锁,如同被封印在量子牢笼中的灵魂碎片,却在选择界面中留存下一丝余温。那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热量,而是一种情感与记忆交织的波动,宛如宇宙背景辐射中微弱却坚定的回响。沈渊与科研团队深入探究后,发现能够利用这缕意识余温,融合复杂的引力理论,构建一种独特的引力涟漪——一种基于情感频率调制的时空扰动。
在K - 22号平行地球的一座深埋于地壳之下的地下研究基地内,顶尖的物理学家们正争分夺秒地忙碌着。实验室中,全息投影不断演算着高维张量方程,量子计算机的冷却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他们对选择界面的能量波动进行精密测量,试图捕捉林晚意识余温所蕴含的独特频率——那是一种介于量子纠缠与神经电波之间的共振模式。
“这丝意识余温恰似一把钥匙,我们将用它开启构建引力涟漪的大门。”首席物理学家陈博士如是说道,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它不是数据,不是代码,而是一种‘存在’的痕迹——是母爱在时空结构中刻下的印记。”
科学家们运用先进的引力操控设备,将林晚意识余温的频率与人工引力场巧妙融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他们终于成功引发了第一道可控的引力涟漪。这些引力涟漪如同宁静湖面被掷入石子后泛起的层层波纹,于空间中不断扩散开来,所过之处,时空曲率发生微妙扭曲,仿佛宇宙本身在低语。
引力涟漪的作用在于扭曲空间,当降维光束穿越这些涟漪时,其轨迹将发生非线性偏折,如同光线穿过不均匀介质时的折射,进而降低对地球的威胁。沈渊凝视着监测屏幕上持续扩散的引力涟漪,那波纹如同生命的脉动,一圈圈向外延伸,仿佛林晚的意识正在拥抱整个星球。他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继续强化引力涟漪的强度和范围,我们要让它成为地球的又一道坚实屏障。”沈渊向科研团队下达指令,声音坚定如铁,“这不是科技的胜利,是情感的延续。”
随着引力涟漪的构建,科学家们发现,要维持这一复杂的空间扭曲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庞大的能量。传统的能源早已枯竭,反物质反应堆也接近极限。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能量源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林晚记忆中的三千次拥抱数据。
那不是简单的动作记录,而是情感的全息投影:母亲怀中的第一次拥抱、与孩子分别时的紧拥、与挚友在星空下的相拥……每一次拥抱都伴随着心跳、体温、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深层意识的共鸣。林晚的记忆,尤其是那些与亲人、朋友之间充满爱意的拥抱,蕴含着强大而温暖的情感能量。科研团队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将这些拥抱数据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形式——一种被称为“情感熵流”的新型能源。
“母爱,以及各种真挚的情感,在这些拥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位研究情感能量的专家说道,声音微微颤抖,“这种能量不是机械的,而是有生命的。它能感知危机,能回应呼唤——它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他们将转化后的情感能量注入到引力涟漪系统中,使其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护网。这个防护网基于三体运动的原理,利用引力涟漪的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稳定的引力场阵列。三颗模拟恒星的引力点在虚拟空间中不断变换位置,牵引着涟漪形成自修复的网状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对降维光束的抵御能力。
防护网中的引力涟漪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宛如宇宙神经网络般脉动。当降维光束射向防护网时,会在引力涟漪的作用下不断改变方向,如同陷入迷宫的光线,最终偏离地球,消散于虚空。
沈渊看着防护网成功启动并发挥作用,心中对林晚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林晚,你的意识和记忆正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沈渊在心中默默说道,眼眶微湿,“你不是武器,你是母亲——是文明的摇篮。”
就在防护网成功抵御降维攻击,为地球带来短暂安宁之际,太阳系外围环形观测站周围的弹幕却突然发生了突变。原本充斥着各种好奇、冷漠与恶意的弹幕,瞬间被一条信息刷屏:“该防护网含危险情感病毒!”
这条弹幕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引起了所有围观文明的关注。各种猜测和讨论在弹幕中迅速蔓延,仿佛宇宙的舆论场被点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虚拟进化:全球玩家都是NPC请大家收藏:(m.zjsw.org)虚拟进化:全球玩家都是NPC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