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虽如此......郑玄愁眉不展,眼下可有现成的蒙书?需即刻雕版刊行才是。
满座名儒竟一时语塞。
忽有 ** 趋入禀报:王太守在辕门外候见。
待王仲踏入厅堂,先向三位鸿儒深施一礼:小子俗务缠身,迟来拜谒,还望海涵。孔北海与胡先生远道而来助教,泰山学子之幸也。
两位大儒连忙还礼。孔融感慨道:太守改良造纸之术,又兴建学宫,才是泽被后世之举。胡昭亦连声称是。
郑玄示意王仲入席,烛光将众人紧锁的眉头映在素屏上,宛如一幅写满忧虑的策论图。
**
王仲坐下,微笑道:“郑师神色忧虑,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郑玄叹息一声:“唉……实不相瞒,老夫正在为这些孩子的学业发愁。早该听从你的建议,如今却寻不到一本合适的启蒙书,实在是我的过失。”
王仲眼中一亮:“说来也巧,学生今日带了一本新书,名为《千字文》,正是为孩童所作,正想请诸位师长指点。”
郑玄惊讶:“这是你亲自编写的?”
王仲点头:“正是。”
郑玄迫不及待:“快拿来瞧瞧。”
王仲解开布袋,取出一册薄书递上。
郑玄翻开书页,低声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仅此两句,已令他深深沉浸其中。
他继续念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越往后读,郑玄越能感受到文中的韵律之美。
一旁的胡昭、孔融亦被感染,随着节奏轻轻摇头,沉醉于字里行间。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郑玄读完,目光灼灼地望向王仲:“云逸,此书当真是你所着?”
王仲虽知是借他人之作,仍厚着脸皮承认:“确是学生所作。此文以千个不重复的汉字写成,朗朗上口,正适合孩童启蒙。”
郑玄赞叹不已:“妙哉!”
胡昭也点头附和:“此文涵盖天地万物,既有神话传说,亦含修身准则,更有田园情趣,令人钦佩!”
泰山书院内,几位文士正在交谈。
孔融微微前倾身子:昔日洛阳便听闻云逸才学过人,今日得见《千字文》,方知果真名不虚传。此文一出,称你为大儒毫不为过。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王仲语气谦逊,若能对孩童求学有益,便是幸事。若郑师认可,不妨交由官府刊印。
郑玄当即回应:自今日起,泰山书院启蒙典籍便定为《千字文》。云逸此举,实在功不可没。
王仲神色诚恳:诸位先生愿来泰山讲学,是王某的福分。本欲设宴款待,奈何郑师坚持待书院事务安顿后再议,学生也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
康成兄治学之专,令人钦佩。孔融点头赞同。
胡昭接话道:来泰山传道,当是我此生最为明智之选。
郑玄朗声笑道:孔明,过几日为你引荐一位小友,说来有趣,他表字竟与你相同,实在是缘分。
竟有此事?胡昭面露讶色,那定要结识一番。
王仲闻言一怔,暗自思忖:这岂不是大孔明遇见小孔明?
与此同时,城南医馆。
蔡琰在孔菡陪同下走进人满为患的医馆。华佗正忙于救治伤患,口中不时叹息:造孽啊!真是造孽!
孔菡刚要出声,蔡琰轻按她手背:伤员要紧,我们的事容后再说。
好吧。孔菡点头应下。
蔡琰上前行礼:元化先生,不如让我开方,涵儿协助抓药可好?
华佗微微抬眼,看到王仲的妻子蔡琰站在面前:如此甚好!我口述,你来记录,这位姑娘......
蔡琰轻声解释:她名叫孔菡,是北海孔融之女。
原是孔家千金,多有冒犯。华佗拱手致意,多谢二位出手相助。
言毕,便继续为伤兵诊治。
三人默契配合,直至暮色降临,方才救治完所有伤员。
蔡琰揉着酸痛的肩膀,长时间执笔让她手臂发麻。
华佗递来茶盏:夫人辛苦了,饮些茶水解乏。
蔡琰刚接过茶碗,突然胸口一阵烦闷,急忙搁下茶盏,背过身去平复心绪。
这个细节引起华佗注意,他仔细端详着蔡琰的神色,温声道:夫人且坐,让老朽为您诊诊脉,可别累坏了身子。
恰在此时,孔菡匆匆走来,闻言眼睛一亮:神医此言,莫非琰姐姐身体不适?
华佗捻须沉吟:确有些征兆。
孔菡面露忧色:......
蔡琰顺从地伸出手腕,华佗闭目凝神为她把脉。
片刻后,孔菡小心翼翼询问:神医,情况如何?
脉象浮紧,气血两虚。华佗正色道,回去转告王太守,需静养调息,切莫劳神。
蔡琰浅浅一笑:谨记神医嘱咐。
华佗提笔蘸墨:老朽开个方子,按时服用可安神养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