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被卢植看在眼里。小诸葛亮不仅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谦逊有礼,比起那些狂妄自大之徒不知道强了多少。
不多时,小童完成修改再次请教卢植。
卢植捋着胡须连连点头:好!文锋犀利,爷爷没什么可指点的了,继续努力!
小诸葛亮再次施礼:谢爷爷指点!
随后又依次向孔融、陈琳、祢衡请教。
祢衡这次倒是点头认可:进步不小嘛小子!不过骂人要戳中要害,你这些空话最多给董卓挠痒痒。
小诸葛亮虚心请教:还请指教。
祢衡详细指点了几处修改建议,小童认真记下:多谢指点。
如此反复多次,最终连挑剔的祢衡都被小诸葛亮的才华所折服!
“小诸,真的够好了,放过我吧!”祢衡苦着脸讨饶。
“全新版本,和之前截然不同。”小诸葛硬塞给祢衡。
“......”祢衡彻底噎住。
“难道只骂一回?”小诸葛挑眉反问。
“服气!”祢衡哑口无言。
卢植接过定稿,满意颔首:“首篇就用诸葛亮的文章,诸位加把劲,务必字字见血,句句诛心,定要骂得董贼魂飞魄散!”
众人轰然应诺,纷纷搜罗董贼劣迹。
稿件传到王仲手中,他匆匆扫视,霎时脊背发凉——字里行间杀机四溢,莫说董贼,寻常人看了也得肝胆俱裂!
朱砂大印重重一盖!
王仲当即命人快马送至雒阳。
此刻。
雒阳某间作坊内。
工匠们已按文稿排好活字。
子夜时分,印刷机全速运转。
不足两刻钟,千余张檄文堆积成山!
需说明的是——
王仲原拟创办报纸,但因内容筹备需时,故先刊印讨董檄文。正规报纸日后自会面世,尚需时日筹备。
破晓前夕。
趁百姓酣眠之际,数十人背着褡裢提着浆糊桶悄然现身街头。
褡裢里是墨香未散的檄文!
木桶中是黏稠的米浆!
从朱雀大街到僻静小巷,每隔十步便贴上一张。
天光未亮,讨董檄文已贴满雒阳每块砖墙!
晨鸡啼晓!
朝阳喷薄!
崭新的一天拉开序幕——
却注定腥风血雨!
司隶,雒阳城。
曙光微露时分。
长街之上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
每隔十余步便聚着三五人群,议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人群中立着一名七尺男儿,肤色微黑,双目如炬。他反复研读墙头檄文已达七八遍,却仍兴致盎然。
这英伟男子正是典军校尉曹操!
曹操暗自赞叹:好文章!字字如刀,句句诛心!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竟令董贼如此难堪!
身侧站着位气度不凡的贵公子,正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他低声道:孟德,此檄言辞未免太过犀利。若被董贼知晓作者...
曹操轻蔑一笑:虽未署名,但来历昭然若揭。
袁绍挑眉:莫非已知何人执笔?
虽不能确定具体何人,但必与泰山郡守王仲脱不了干系。曹操眼中闪过精光。
何以见得?
这特制纸张,唯有泰山东郡方能产出。曹操冷笑道。
袁绍恍然:王仲当真胆大包天!
此人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曹操意味深长道。
袁绍不以为然:董贼向来睚眦必报...
曹操瞥了眼身旁这位世家子弟,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若非碍于袁氏门第,这等庸才岂配与他论事?
念头一转,曹操仍耐心解释:泰山之患比起雒阳之危,不过疥癣之疾。王仲逞口舌之快,于董贼而言无伤大雅。
袁绍若有所思:倒也确有道理。
这是
丞相府内。
董卓高坐主位,额头青筋暴突,怒发冲冠地咆哮道:让你念就念!有何可惧!
厅中李儒紧皱眉头:相国大人,这...
董卓怒喝道:快念~~~!
满朝官员皆面露惊色。
李儒无奈取出袖中绢帛,颤声宣读:
曾闻奸贼出世,必有贤人随之。
往昔诸吕作乱,陈平周勃挺身;王莽篡位,窦融忧国。
...
黄巾之乱时,此人兵败河北,贿赂宦官得以脱罪,反获重用,封凉州刺史、前将军、鳌乡侯;
却不思报效皇恩,勾结权贵窃据高位,统领西州二十万雄兵,心怀不轨,贪婪暴虐,荼毒百姓,为世人所不齿。
...
李儒诵读时双手颤抖不止。
生怕董卓暴怒之下,提刀将他当作撰文之人当场斩杀!
故而每读几句,便偷瞄董卓神色,惴惴不安。
满堂文珷皆惊骇屏息!
此文字字诛心,句句如刃,直刺人心!
这般感受...
痛彻骨髓!
设身处地...
须知此文骂的是董卓而非他们。
若换作自己,恐怕早已气得呕血!
暗瞥座上董卓...
但见他咬牙切齿,不时发出咯吱磨牙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