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泽畔,周瑜双眸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海风拂过他的发梢。
**王仲**微微一笑,续道:无妨,你的水师可先行移驻此地。先造些轻便战船,好生适应这汹涌波涛。
**周瑜**抱拳应声:主公英明,是瑜心急了。
他的视线掠过海面,浪花翻卷间,仿佛映着壮志宏图。蓼城这片土地,正将他与梦想的距离一步步拉近。
**刘晔**深吸一口气,郑重承诺:公瑾安心,测绘之事交予我。开春前必奉上详尽图册,届时便可动工修筑港口。
**周瑜**微微欠身:有劳子扬兄。只是......他轻叹,可惜了大野泽新建的港口和两艘福船。
**王仲**朗声打断二人的怅然:岂会浪费?大野泽贯通南北,日后商路畅通,自有其用珷之地。我已命苏双与你等接洽,筑港银钱亦由他支应。
三人相视而笑,风里飘散着豪迈之气。
决议既定,**周瑜**雷厉风行,当日便将大野泽的将士尽数调往蓼城。于海岸高崖设立临时水寨,首务便是督造战船。
匠人们热火朝天忙碌时,士兵们却在浪涛中吃了苦头。看似平静的海面暗藏汹涌,再娴熟的水性也敌不过突如其来的浪涌。接连数日,落水者皆赖渔夫相救,**周瑜**望着这一幕,眼底的轻慢彻底消散。
他凝视着苍茫海天,喃喃道:当真......小觑不得。
海潮的狂暴,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能驾驭浅海者已属罕见,遑论那浩瀚深海!
周瑜立下誓言,此生定要彻底驯服这片 ** !
这一日。
王仲正在县衙处理公务。
忽然,堂外传来一声高喊:“主公!大喜事啊!”
一名差役满面喜色闯入,嘴角几乎咧到耳根。
“何事?”王仲抬眼问道。
“盐场晒出盐了!匠人们成了!”差役激动道。
“当真?”王仲霍然起身,衣袖带翻砚台,“走,去看看!”
差役引路飞奔,众人直抵海滩。
尚在百步外,便听见盐工们震天的欢呼。
待王仲踏入盐田,
所有人齐声高喊:“青天老爷!”
老盐工颤抖着捧起雪白盐粒,泪光闪烁:“大人您瞧,这盐……成了!”
王仲捻起盐末尝了尝,放声大笑:“好啊!总算是熬出来了!”
老盐工激动道:“这晒盐法产量翻番,成色还清亮,比煮卤强出十条街去!要照这么干,咱们工钱……”
“且慢!”
王仲朗声截住话头:“今日起,盐工工钱照旧——本官改良技法,为的是让大伙儿能直起腰板过日子!该读书的娃送去学堂,该成家的后生风风光光娶亲!”
盐田瞬间沸腾:
“青天老爷!”
“活菩萨啊!”
欢呼声惊起成群海鸟。
老盐工扑通跪倒,额头重重磕在盐坨上:“老汉六十三了,没见过比大人更疼惜百姓的官!咱们盐户给恩公磕头了!”
海风裹着咸腥味,把泛白的衣襟吹得猎猎作响。
老人正要屈膝下跪,向王仲行大礼致谢。
王仲连忙伸手扶住:老丈不必如此!为民效力本就是为官者分内之事!
海盐晒制之法大获成功。
王仲立即遣人将此法传至沿海各地。
因控制的海岸线有限,仅半月便推广完毕。
老匠人领着众工匠四处指导,一时间风光无限。
有了成功先例,工艺掌握只是时间问题。
从开始推广到青州海盐形成规模效益,前后仅二十余日。
每产出一批盐,王仲便收储一批。
他并不急于投放市场,若数量不足,难以撼动刘泽的盐业根基。
这就是王仲的作风!
不动则已,动则必取要害!
那些隔靴搔痒的小打小闹,他根本不屑为之!
转眼间冬去春来。
大地回春,又是一年伊始。
刘晔带着工匠们经过秋冬勘测,终于完成港口规划,方案经王仲批准后,已具备开工条件。
周瑜亦未闲着,与苏商业讨多时,争取到了充足资金支持。苏深知,若无军方庇护,他难有今日成就。
但凡钱财能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成问题!
赵普主理兖州垦殖,荀彧负责青州农耕。依照王仲既定方略,两州百姓生产热情高涨,屯田规模迅速扩大。
此次不仅种植水稻、马铃薯,还新增高粱、棉花等作物。为保护水土,王仲更命人广植树木。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推进。
经过两个季度的经营,王仲的盐仓已堆满白花花的盐巴,这些囤积的食盐别说供应兖州全境,就是供给整个王朝的百姓也完全足够。
放任刘泽苟活半年之久,如今正是清算旧账的时候了!
王仲立即展开雷霆行动,派遣苏双率领商队在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冀州等地同时铺货。新上市的雪盐不仅品质碾压刘泽的官盐,售价更是低得令人咋舌——这记耳光,就问刘泽接不接得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