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王大石完成了“硬件驱动”的初步升级后,沈问将目光投向了队伍中的另一位核心成员——林小鱼。
相较于王大石那种直来直往、问题显见于“物理层面”的情况,林小鱼的问题则要抽象和深入得多。她的剑法凌厉,根基扎实,在内门弟子中也算佼佼者。但正如沈问初次见面时点出的那样,她的剑意过于追求“标准化”的锐利,缺乏独特的“灵性”,仿佛一把精心打造却尚未开刃、欠缺独有锋芒的宝剑。
这几日的团队协作训练中,林小鱼往往能轻松击败任何指定的外门弟子对手,展现出压倒性的实力。然而,当她与陈锋师兄进行指导性切磋时,那种瓶颈感就尤为明显。她的每一剑都精准、高效,符合剑谱规范,却总被陈锋以更简洁、更出乎意料的方式化解或压制。
“你的剑,太‘规矩’了。”一次切磋后,陈锋收剑而立,难得地多说了几句,“像是照着模板刻出来的。缺少属于自己的‘意外之笔’。”
林小鱼抿着嘴唇,秀眉微蹙。她明白陈锋的意思,但“意外之笔”这种东西,玄之又玄,岂是想要就能有的?
沈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林小鱼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驱动升级”,而是一次深度的“剑意重构”甚至“架构革新”。这涉及到底层“代码逻辑”的调整,风险与机遇并存。
这日集训间隙,林小鱼独自一人在场地边缘练剑,剑光霍霍,依旧凌厉,却隐隐透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与焦躁。
沈问走了过去,没有直接点评她的剑法,而是找了个地方坐下,仿佛闲聊般开口:“林师姐,你觉得一把好剑,最重要的是什么?”
林小鱼收剑,擦了擦额角的细汗,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然是锋锐、坚韧,能与持剑者心意相通。”
“很标准的答案。”沈问笑了笑,“但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看,一把真正顶级的神兵,除了这些基础属性,更重要的是其‘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
“设计理念?用户体验?”林小鱼在他旁边坐下,好奇地重复着这两个词。
“没错。”沈问看着林小鱼手中的制式长剑,“比如你这把剑,它的设计理念是‘通用、稳定、易于量产’,满足大多数内门剑修的基本需求。但它的‘用户体验’对于你而言,就存在一个天花板。因为它没有为你的‘个性化剑意’预留足够的‘扩展接口’和‘自定义空间’。”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的剑意,现在就像是在一个标准化操作系统上运行的一个优秀但也是标准化的应用程序。功能强大,运行稳定,但缺乏底层权限,无法调用一些更核心、更独特的‘系统资源’,自然也难以产生那些‘意外之笔’。”
林小鱼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我的剑意,被这套标准的‘操作系统’限制住了?”
“可以这么理解。”沈问点头,“所以,你需要考虑‘重构’。不是推翻重来,而是在现有扎实的基础上,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内核模块’,逐步替换掉那些虽然稳定但限制了你的‘通用组件’。”
“这……该如何做起?”林小鱼感觉沈问的话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门后的道路却模糊不清。
“我们可以尝试用一种‘测试驱动开发’的思路。”沈问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法,“暂时忘掉那些标准的剑招和心法。你先在脑海中,或者用最基础的招式,去模拟、去‘单元测试’你理想中那‘意外之笔’应该具备的‘功能特性’——比如,更诡异的弧度?更突兀的加速?更违反常理的力道变化?”
他引导着林小鱼:“不要追求立刻完美实现,先定义出你想要的‘接口’和‘效果’。然后,我们再反过来去思考,需要修改哪些底层的‘灵力驱动’和‘精神引导代码’来支撑这些新特性。”
这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林小鱼依言尝试,她闭上眼,想象着剑光以某种违背剑谱记载的角度骤然折转,或是剑气在爆发前一刻骤然内敛然后叠加释放……
一开始,她只觉得灵力运转晦涩,精神难以集中,想象中的剑招如同空中楼阁。但在沈问“弹幕视角”的辅助下,他能“看”到她灵力流动在尝试新路径时遇到的“阻塞点”和“兼容性报错”,并及时给出提示。
“这里,灵脉节点A3到B7的通道带宽不足,尝试拓宽或者建立旁路……”
“精神力指令在这里解析有歧义,需要更明确的‘函数定义’……”
“这个变化需要调用‘虚空灵纹’模块,你当前的‘系统权限’似乎没完全开放……”
沈问的指导不再是空泛的“感悟”、“意境”,而是具体到了“灵力节点”、“精神指令”、“系统权限”这些看似古怪却直指核心的层面。林小鱼依言调整,虽然过程缓慢且时有失败,但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层束缚着她的、无形的“标准化外壳”,正在被一点点地撬开缝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请大家收藏:(m.zjsw.org)修仙界第一硬核嘴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