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朱允炆声音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叔…… 四叔他…… 他真的反了?”
齐泰脸色凝重,躬身道:“陛下,消息千真万确!燕王朱棣狼子野心,蓄谋已久,如今终于撕破脸皮,举兵叛乱。其势汹汹,自称‘奉天靖难’,矛头直指臣与黄子澄大人……”
黄子澄也是面色煞白,急忙道:“陛下,燕王叛逆,罪不容诛!当速速发兵征讨,以正国法!”
朱允炆瘫坐在龙椅上,眼中充满了恐惧和茫然。他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性格仁柔,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他从未想过,那个平日里对父皇恭敬有加、镇守北疆的四叔,竟然真的会举兵反他。削藩是他同意的,但他没想到会逼反朱棣,更没想到局势会恶化得如此之快。
“那…… 那怎么办?派谁去…… 去征讨?” 朱允炆声音颤抖,带着哭腔。
齐泰沉声道:“陛下,如今北平周边,宋忠将军在开平有三万兵马,耿瓛在山海关,徐凯在临清,可命他们即刻出兵,合围北平,剿灭燕贼!同时,可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大军北伐,定能一举荡平燕逆!”
黄子澄也附和道:“齐大人所言极是!耿炳文乃开国老将,经验丰富,定能胜任!”
建文帝六神无主,听到 “开国老将” 四个字,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点头:“好!好!就依卿等
燕王朱棣在北平竖起 “奉天靖难” 大旗,诛杀张昺、谢贵,誓师出征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大明王朝的上空。消息传至应天府,朝野震动,人心惶惶。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在最初的震惊与恐惧之后,被齐泰、黄子澄等主战派大臣一力撺掇,终于下定决心,出兵北伐。
应天府,文华殿。
朱允炆端坐于御座之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眉宇间多了几分强作的镇定。殿下文武百官肃立,气氛凝重。
“陛下,燕王朱棣叛逆,罪证确凿,天地不容!” 齐泰出列,手持笏板,慷慨陈词,“如今燕贼已率军南下,气焰嚣张。若不迅速出兵剿灭,恐其势力坐大,动摇国本。臣请陛下速下诏书,削去朱棣一切封号爵位,布告天下其叛逆之罪,然后命将出师,北伐平叛!”
黄子澄亦上前一步,附和道:“齐大人所言极是!燕王虽有一定兵力,但终究是一隅之叛。我大明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只要遣一得力大将,统兵十万,定可犁庭扫穴,擒获燕贼,献于阙下!”
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郑赐等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面露忧色,却慑于齐、黄二人的威势,以及 “叛逆” 这顶大帽子,不敢多言。他们深知燕王朱棣镇守北疆多年,麾下多是百战精锐,绝非易与之辈,此战恐怕难以速胜。
朱允炆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了齐泰、黄子澄身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依二位爱卿之见,何人可担此北伐重任?”
齐泰略一沉吟,道:“长兴侯耿炳文,开国元勋,宿将老成,历事太祖,功勋卓着,威名远播。若拜其为大将军,统辖诸军,定能镇压燕逆。”
黄子澄立刻赞同:“长兴侯忠勇,堪当此任!”
建文帝对军事一窍不通,听闻是开国老将,便觉可靠,当下点头:“准奏!传朕旨意,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甯忠为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实为十三万)北伐!以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佥事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文、陈晖、平安等为偏裨,分道并进,直捣北平!”
旨意一下,即刻传遍京城。朝廷迅速开始调集兵马粮饷,准备出征。长兴侯耿炳文,时年六十五岁,接到圣旨时,正在府中静养。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听闻燕王朱棣叛乱,亦是唏嘘不已。他与朱元璋一同打天下,深知燕王的能力与麾下燕军的战斗力,对于此次出征,心中并无多少胜算。但君命难违,他只能领命。
数日后,大军集齐。建文帝在江边为耿炳文饯行,赐尚方宝剑,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言辞恳切,期望甚殷。耿炳文拜别天子,率领浩浩荡荡的十三万大军,号称三十万,沿运河北上,向着北平方向杀来。
北伐军前锋,已抵真定。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