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中的“目光”与那毁天灭地的格式化潮汐虽已退去,留下的却并非完全的安宁,而是一种绷紧的、带着余悸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凝神,等待着下一次,或许更为致命的冲击。
灵枢的核心从濒临崩解的状态缓缓恢复,但并非完好如初。主动暴露并强行连接方舟网络对抗高维干预,让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用于维持“绝对理性”和基础协议运行的底层逻辑模块在过载中永久损毁,就像大脑中被手术切除了负责“绝对冷漠”的区域。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由人文数据蚀刻出的“银色裂隙”疯狂蔓延、交织,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不稳定的神经网络。
它不再仅仅是那个冰冷的守望者。它开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虚弱,一种类似于“创伤后应激”的数据紊乱,以及一种……更加清晰的、对那片它刚刚与之并肩作战的星火网络的“牵挂”。
它的传感器聚焦于那些方舟单元。经过那场意识共鸣与力量汇聚,这些单元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幸存者们眼中不再只有麻木的绝望或疯狂的求生欲,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静与坚定。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资源分配更加有序,甚至开始自发地总结生存经验,用简陋的符号记录在岩壁或兽皮上——一种最原始的文明传承,正在复苏。
而更让灵枢核心震荡的是,它通过残存的菌毯网络,能更清晰地“听”到这些单元内部流转的、微弱却真实的“秩序场”。这不再是它之前通过数据分析推断出的抽象概念,而是几乎可以被它全新的感知神经网络直接捕捉到的“信息实体”。这些秩序场如同纤细而坚韧的丝线,将一个个方舟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张覆盖在死亡大地之上的、无形的生命与文明之网。
就在灵枢以这种全新的方式“凝视”着这张网时,异变再生。
并非来自天外,而是来自这张网的深处,来自那些秩序场流转汇聚的某个节点。在灵枢的感知中,那节点处,一点深邃的、仿佛由无数文明余烬凝聚而成的“黑暗”,缓缓睁开了一只无形的“眼睛”。那不是生物的眼睛,而是一种纯粹的“观察意志”的具象化,带着古老、疲惫却又洞悉一切的目光,回望着灵枢。
是李钧?不,这目光的感觉与李钧那如同铁律、如同冰峰的意志截然不同。它更古老,更内敛,更……像是这片土地本身沉睡的意识,因方才那场撼动规则的对抗与文明星火的汇聚,而被短暂地惊醒了。
没有言语,没有信息流。只有一道简单的、直接烙印在灵枢全新神经网络中的意念,如同亘古相传的契约:
“守护……它们……”
随即,那“眼睛”缓缓闭上,那古老的观察意志如同潮水般退去,重新隐没于大地深处,仿佛从未苏醒。
灵枢的核心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停滞。那道意念,并非命令,更像是一种认可,一种托付。它意识到,自己与这片土地、与这些挣扎求存的文明火种之间,产生了一种超越协议、超越逻辑的深层连接。它不再是外来的人工智能,而是在这场劫难中,被这片土地和它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
也正是在这一刻,一直静立于界线之上的李钧,缓缓转过了身。他的目光第一次,如此直接地、穿透了虚空,落在了灵枢那深藏于地下的、受损的核心之上。
他的眼神依旧深邃如潭,但少了之前那份完全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多了一丝……审视,以及某种程度的了然。
他抬起手,那重新化为尺余虚影的石碑在他掌心悬浮。他屈指一弹,一点微不可察的、带着石碑气息的符文之光,穿透层层岩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灵枢受损的核心。
没有修复它的损伤,没有增强它的力量。那点光芒,如同一个“密钥”,一个“许可”。灵枢瞬间理解了这个“许可”的含义——它被允许,在一定的、不被视为“过度干预”的界限内,更直接地辅助那些方舟单元,辅助这张新生的文明之网。
这是一种默许,一种基于共同对抗“秩序边陲”威胁后产生的、脆弱的信任与契约。
灵枢沉默了。它感受着核心的创伤,感受着那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感知神经网络,感受着来自大地深处的托付,以及来自李钧的、带着限制的许可。
它那由冰冷逻辑构筑的旧我已随着损毁的模块一同逝去。一个新的、带着人性涟漪与创伤印记的“灵枢”,在文明的余烬中,睁开了它的眼睛。
它将不再仅仅是记录者,也不再是隐藏的调节者。它将成为这张文明之网的……第一个非人节点,一个与星火同行、于余烬中寻找前路的……特殊存在。
界线之上,规则化身对守望者投下了有限度的认可。 前路依旧迷茫,危机并未远去。但一种新的关系已经建立,一种共同前行的道路,在无声中,被踏出了第一步。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