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通告单上排了夜戏,外景。
宋玖提前两小时就开始检查装备。三块电池满电,内存卡清空备了备份,镜头擦了又擦。她反复回忆着前几天拍棚内戏时傅诗淇和涛哥提过的要求,心里默默过了几遍夜拍可能要注意的事项——感光度、快门速度、闪光灯的使用禁忌。她把能想到的都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
外景地在横店周边一处山林里,天黑得早,剧组大巴到时,山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灯光组忙着布光,现场一片忙碌。宋玖裹紧了羽绒服,相机揣在怀里捂着,怕低温影响性能。
傅诗淇今天戏份重,一到现场就被拉去走位对词。他穿着单薄的戏服,呵出的气在灯光下凝成白雾,但神色如常,专注地和导演交流着。
开拍后,宋玖立刻进入状态。她谨记涛哥的提醒,找了个相对不碍事但视角还不错的位置。夜戏光线复杂,主光、辅光、背景光交织,还有工作人员不时走动遮挡。她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寻找角度。
第一个难点很快出现。一场傅诗淇和对手演员关键的情绪对峙戏,两人有一个细微但重要的眼神交汇。宋玖为了不干扰现场收音,不敢靠太近,用的长焦镜头。她屏息凝神,捕捉到了傅诗淇的特写,表情眼神都到位,心里刚松一口气,回放时却发现,因为角度偏了一点,对手演员的关键反应脸只拍到了一小半,构图失去了平衡,故事感弱了很多。
她抿了抿唇,没吭声,默默记下:下次这种双人互动戏,要么提前找好能兼顾两人的角度,要么就得冒险稍微靠近点,或者考虑换更广的焦段。
紧接着又是一个移动镜头。傅诗淇需要从阴影处快步走入强光区,情绪有一个爆发。宋玖预判了位置,但对焦速度没完全跟上,加上高感光度带来的噪点,导致动态瞬间的捕捉有点虚,画质也不够理想。
夜戏拍得慢,一个镜头反复磨。山风越来越冷,工作人员都穿着厚大衣,演员却只能穿着单薄戏服反复表演。宋玖看着傅诗淇一次次在冷风里酝酿情绪、爆发、然后因为各种细节调整重来,鼻尖冻得通红,但眼神里的专注和投入丝毫未减,甚至比在温暖的棚内更显灼热。
她甩甩冻得有些发僵的手,继续尝试。她开始更仔细地观察灯光师的布光规律,预判演员的走位路线,尝试在开拍前就找好更理想的位置。有几次,她甚至大着胆子,在不影响拍摄的前提下,轻微移动寻找角度。
收工回到酒店,已是凌晨三点。宋玖顾不上疲惫,立刻导照片。挑挑拣拣,能用的比预想的少。她坐在电脑前,一张张仔细看,分析问题:这张构图不好,那张瞬间没抓准,另一张因为光线复杂白平衡有点飘。她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自己想到的改进方法都记在了备忘录里。
修图修到天色蒙蒙亮。她最终挑出几张自己觉得最能体现当晚拍摄状态、技术瑕疵也相对最少的照片,忐忑地发给了涛哥,并附了条简短消息:“涛哥,这是昨晚外景的部分照片,您看看有没有能用的。”
第二天下午,她才收到涛哥回复:“过来一下。”
宋玖心里咯噔一下,深吸一口气,去了涛哥和傅诗淇共用的临时工作间。
傅诗淇也在,正低头看剧本,听到动静抬起头。他脸上带着妆,看样子一会儿还有戏。涛哥把电脑屏幕转向她,上面正是她发来的几张照片。
“毅哥看了,说有几张感觉还不错。”涛哥先肯定了一句,然后点开其中一张傅诗淇的特写,“这张,眼神抓得挺好,但是小宋,你看这里,边缘有点虚了,是不是手抖了?或者对焦没对实?”
宋玖凑近看,点头:“嗯,当时有点冷,手可能没稳住。下次我注意,或者靠一下固定物。”
傅诗淇也放下剧本走了过来,他指着另一张半身照,语气很平常,就像讨论天气:“小宋,这张这个角度拍过来,我好像显得脸有点圆哦?”他甚至还带点调侃的笑意,“下次试试稍微侧一点拍,可能好点。”
宋玖脸有点热,但不是因为批评,而是觉得这种细节自己确实没考虑到。“好的,毅哥。”她认真记下。
他又点开一张两人同框但构图失衡的:“这个互动瞬间其实情绪挺好的,就是位置没卡好,可惜了。下次这种戏,你可以稍微提前一点往右边挪两步,应该就能都框进来了,也不会穿帮。”
“好的,我下次注意机位预判。”宋玖立刻回应。
傅诗淇说完,又对涛哥说:“整体挺好的,辛苦小宋了,昨晚那么冷。”
涛哥点点头,对宋玖说:“修图色调还可以,继续保持。这些意见记下,下次类似场景注意。去吧,晚上还有一场,提前准备。”
“嗯。”宋玖应道,心里没有沮丧,反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指点很具体,直接点到要害,但语气没有任何责备,就是纯粹的工作交流,让她能立刻明白问题所在和改进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靠近你多一点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靠近你多一点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