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宋玖的呈现出一种奇特的节奏。大部分时间,她依然是北京某高校里一名普通的学生,上课、记笔记、去图书馆、在宿舍和室友一起点外卖。但偶尔,她的生活会被打断——涛哥的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关于傅诗淇某个临时的杂志拍摄、短访谈或品牌活动。
每次接到通知,宋玖都会立刻进入另一种状态。她会提前做好功课,通过网络快速了解活动性质、品牌背景、合作方信息。她会仔细检查相机和设备,确保万无一失。然后向辅导员请假,理由从最初的略显生涩到后来的言简意赅“实习工作”。
到了现场,她总能迅速剥离掉身上最后一点校园带来的青涩感,变得沉默、机警、高效。她熟悉傅诗淇的工作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该递水,什么时候该保持距离,什么时候该举起相机捕捉那些非摆拍的自然瞬间。她的花絮照片越来越有故事感,甚至偶尔会被品牌方看上,询问能否授权使用。
涛哥对她这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状态满意得不得了,私下跟傅诗淇夸过好几次:“小玖这姑娘真是省心,一点就通,干活麻利还不多话。”
傅诗淇也注意到了宋玖的这种切换。好几次,他看到她出现在活动现场时,身上还带着点风尘仆仆的痕迹,双肩包里可能还露出课本的一角,脸上依稀残留着学生的懵懂和拘谨。但一旦工作开始,她就像瞬间换了个人,眼神专注,动作精准,周身散发着一种沉静的专业气场。
有一次,在一个杂志拍摄的化妆间,宋玖提前到了,正安静地核对拍摄流程。傅诗淇做完妆发走过来,看到她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忍不住笑着打趣了一句:“小玖同学,这是刚下课?”
宋玖闻声抬起头,脸上的表情从工作中的专注迅速过渡到平时的平静,点了点头:“嗯。”算是回应了他的调侃。
她确实常常刚下课就赶过来,或者在前往机场、高铁站的路上,争分夺秒地看书、复习。她的时间被切割成两块,每一块都需要全神贯注。她像个熟练的切换器,在学生宋玖和助理宋玖之间无缝转换,毫无怨言,也从不掉链子。
傅诗淇觉得她这种状态挺有意思。一来二去,在等待拍摄或转场的无聊间隙,他有时会下意识地观察一会儿宋玖。看她如何一丝不苟地检查设备,如何安静地待在角落却不错过任何需要她的时刻,如何用最简洁的方式完成沟通。
这种观察被敏感的涛哥捕捉到了。有一次活动结束回去的路上,涛哥忍不住旁敲侧击:“毅哥,我发现你最近老是看小玖,有啥问题吗?”
傅诗淇愣了一下,随即失笑:“能有什么问题?就是觉得挺有趣的。”他想了想,试图描述那种感觉,“你看她,有时候看起来就是个小姑娘,可能刚从学校出来,还有点懵懵的。但只要一说工作,马上就能切换到那种…特别专业、特别靠谱的状态。这种切换,很有意思。”
涛哥听着,仔细琢磨了一下傅诗淇的话,又回想了一下宋玖平时的样子。忽然间,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中了他!
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哎呀我去!我说怎么总觉得这丫头片子有点眼熟呢!毅哥!她这状态,不就是翻版的你吗?!”
傅诗淇被涛哥这突如其来的激动搞得有点懵:“啊?什么像我?”
“你看啊!”涛哥来了劲,掰着手指头分析,“你平时,没事的时候,跟秦老师杨老师他们打打闹闹,开玩笑,活跃气氛,对吧?但只要导演一喊‘开始’,或者一进入工作状态,你马上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认真、专注、较真,谁也不搭理!对不对?”
傅诗淇眨眨眼,没否认。
涛哥又指向后排正戴着耳机看复习资料的宋玖:“你再看她!平时闷得跟个小葫芦似的,一到现场,说工作,马上进入状态!眼神、动作、那个劲儿,跟你一模一样!都是能瞬间切换的主!你俩在这点上,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涛哥越说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内心震撼无比。他一直觉得宋玖靠谱,但没深想过为什么这么靠谱。现在被傅诗淇一点,他才惊觉,这姑娘身上那种对工作的敬畏感和投入度,那种抛开杂念、全身心沉浸的状态,简直和傅诗淇如出一辙!
傅诗淇听完涛哥这番激动的“剖析”,再次将目光投向宋玖。她似乎感受到了目光,抬起眼,略带询问地看向他。傅诗淇对她笑了笑,摇摇头表示没事。
宋玖便又低下头继续看她的书,侧脸平静而专注。
傅诗淇收回目光,心里微微一动。涛哥的话,似乎……有点道理。
喜欢靠近你多一点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靠近你多一点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