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短暂休憩过后,傅诗淇很快投入到了《怒海潜沙 & 秦岭神树》的紧张筹备中。张起灵这个角色,神秘、强大、背负沉重过往,对体能、气质、表演内敛度的要求都极高。傅诗淇知道,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从二月初开始,他的生活就被几件事填满:研读厚厚的原着小说和剧本,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以及最重要的——潜水特训。
训练馆里,恒温泳池的水泛着蓝光。傅诗淇穿着专业的潜水服,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下,练习闭气、水下姿态、模拟潜水动作。教练的要求极其严格,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要反复打磨。水下世界的压力、呼吸的控制、身体的协调,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专注和体力。
宋玖如影随形。她不再是春节时那个在傅家略显局促的姑娘,而是迅速切换回了那个专业、细致、仿佛永远不知疲倦的助理状态。她坐在泳池边的长椅上,腿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厚厚的记录本。傅诗淇每一次入水的时间、教练指出的问题点、他反复练习的动作细节、体能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调整……都被她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她的相机也从不离手,捕捉着傅诗淇在水下或岸上训练的瞬间——专注的眼神、因用力而绷紧的肌肉线条、疲惫时靠在池边短暂休息的侧影。
训练强度很大。傅诗淇常常练到筋疲力尽,从水里爬上来时,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角,脸色发白,嘴唇因为长时间闭气而微微发紫,胸口剧烈起伏着。宋玖会立刻递上干净的浴巾和保温杯里温度刚好的温水。他接过,大口灌下,然后裹紧浴巾,坐在她旁边的椅子上,闭着眼平复呼吸,额角还有水珠滚落。
有时,是体能训练的间隙。傅诗淇刚完成一组高强度的负重深蹲或核心训练,汗水浸透了背心,他扶着器械喘气,眼神有些放空。他会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在训练馆里搜寻,直到看到那个安静坐在角落、低头在记录本上写着什么的身影,才仿佛找到了焦点,紧绷的神经微微松弛下来。
研读剧本和原着时,傅诗淇习惯把自己关在公寓的书房里。他会对着剧本反复琢磨张起灵的眼神、动作、台词背后的潜台词。这个角色沉默寡言,情绪极少外露,所有的内心戏都需要通过细微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难度极大。
有时,他会卡在某个点上。反复读着一段描写或一句台词,却总觉得抓不住那个“感觉”。眉头会不自觉地锁紧,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神里带着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这种时候,他往往会站起身,走出书房。客厅里,宋玖通常也在工作,处理邮件,整理日程,或者翻看一些潜水或体能训练的资料。听到脚步声,她会抬起头。
傅诗淇会走过去,在她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或者干脆靠在她旁边的书架上。他并不直接问“我该怎么办”,而是会像自言自语,又像在寻求一个倾听者:“小玖,你说……张起灵在海底墓里,看到那些壁画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剧本里只写他眼神变了……这个‘变’,该怎么演?”
或者:“原着里写他身手快得像一道影子……这种‘快’,光靠动作设计够吗?是不是得有种……气场?”
他并非真的指望宋玖能给出标准答案。他只是需要一种倾诉和梳理思路的方式。而宋玖,就是那个最稳定、最不会打扰他思路的倾听者。
宋玖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听他讲完。她不会立刻发表长篇大论,而是会思考片刻,然后从她的角度,给出基于剧本、原着细节和她日常观察记录的回应。
“剧本第35场,他有个手指微微蜷缩的动作,可能和壁画内容有关联?”她会翻到剧本的某一页,指着上面的动作提示。
“原着第三章提到他观察环境时,习惯先看顶部和角落,这个细节或许可以体现他的警惕性。”
“上次水下训练,教练说你闭气时眼神特别沉静,那种状态……有点像?”
她的回答总是简洁、直接,紧扣文本或事实,带着她特有的冷静和客观。这些看似零碎的观察和提醒,却常常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傅诗淇困惑的思绪中荡开涟漪,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或思考方向。
傅诗淇渐渐发现,宋玖的意见,虽然不多,但往往能切中要害。他开始更频繁地在遇到瓶颈时,习惯性地走向她,抛出问题。而宋玖,也总能从她的记录本、剧本批注或者记忆中,找出相关的点来回应。
傅诗淇并不知道的是,为了能在他抛出问题时给出更有价值的回应,宋玖私下做了更多的功课。她会在他休息后,独自研读原着到深夜,反复揣摩张起灵的行为逻辑和心理状态。她会查阅大量关于潜水、古墓结构、甚至道教手势的资料,试图理解角色所处的环境和可能的行为依据。她会反复观看训练录像,分析他每一个动作的完成度和教练的要求差距在哪里。她所做的这一切,并非为了表现自己,只是希望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哪怕一点点有用的信息,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角色,完成挑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靠近你多一点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靠近你多一点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