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七月天,林子里的知了没完没了地叫着,叫得人心头发慌。密营指挥部里,气氛却比这天气更闷。杨帆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一个被红笔圈了数次的隘口——黑风坳。
“消息核实了?”他头也不抬,声音低沉。
“核实了三遍。”陈明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布满血丝,“‘暗箭’牺牲了两个同志才送出来的。鬼子一个加强中队,押运十二辆大车,明天午时前后经过黑风坳。押运队长是岛田正一,关东军里有名的狠角色。”
“一个中队?小鬼子可真舍得下本钱!”铁柱咂咂嘴,既兴奋又凝重。
“车上是什么?”杨帆问到了关键。
陈明深吸一口气,语速加快:“弹药、军毯、罐头是明面上的。但内线拼死传出的消息说,中间三辆车,装的是奉天兵工厂急需的精密仪器,还有……一套完整的野战电台配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密码本底稿。”
屋子里响起一片抽气声。电台配件!密码本!这比一千条枪还让人眼红。
“干他娘的!”赵老黑一巴掌拍在腿上,眼睛瞪得像铜铃,“这票干了!老子正愁咱们那破电台三天两头闹毛病!”
杨帆直起身,目光扫过屋里每一张激动而又紧张的脸。兵力上,他们并不占优,甚至处于劣势。鬼子一个齐装满员的加强中队,近两百号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他能动用的主力,加上能联合的附近一支抗联小分队,也不过一百五十人左右。
“打,还是不打?”陈明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犹豫。代价可能极其惨重。
杨帆沉默着,走到窗边。窗外,几个轻伤员正帮着修补军衣,动作缓慢却认真。他们的药品早已告罄,伤口只能用盐水清洗。他又想起徐秀英昨夜汇报,库存子弹平均每个战士不到二十发。
“打!”杨帆猛地转身,斩钉截铁,“不仅要打,还要把东西一口吞下!鬼子敢把这么重要的东西运过来,就是认定了我们不敢碰,也碰不动!我们偏要碰碰看!”
决心一下,整个密营像一台骤然启动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杨帆亲自带队,连夜急行军赶往黑风坳。铁柱带人勘察地形,赵老黑布置诡雷和障碍,陈明则与抗联的吴队长反复推演伏击细节。黑风坳地形险要,两侧是陡峭的山坡,中间一条狭窄的土路蜿蜒穿过,是打伏击的天赐之地。
“火力要猛,动作要快,一击必杀!”杨帆在战前部署会上,拳头砸在简易沙盘上,“铁柱,你带突击队,掐头去尾,把鬼子车队截成三段!老黑,你的神枪手盯住军官和机枪手!吴队长,你的人负责堵住退路,一个都不能放跑!”
“明白!”
“收到!”
夜幕降临,战士们悄无声息地进入预设阵地,借着月色和灌木的掩护,将自己融入山石泥土之中。露水打湿了单薄的军衣,蚊虫疯狂叮咬,但没有人动弹一下,只有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杨帆趴在一处岩石后面,举着缴获的望远镜,死死盯着坳口的方向。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林间的雾气开始升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升高,燥热重新降临。就在有人开始怀疑情报准确性时,远处终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引擎轰鸣声。
“来了!”低声的警示通过口哨和手势迅速传递。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手指扣上了扳机,手榴弹的后盖被悄悄拧开。
鬼子的队伍出现了。打头是三辆三轮摩托,架着歪把子机枪,鬼子兵警惕地观察着两侧山坡。中间是十二辆覆盖着帆布的卡车,缓慢行驶在坑洼的土路上。押运的日军步兵分列车队两侧,队伍拉得很长,枪械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队伍末尾,还有两辆装甲车压阵,厚重的钢板给人沉重的压迫感。
“狗日的,还真是硬骨头。”趴在杨帆身边的铁柱低声骂道。
杨帆面无表情,计算着车队进入伏击圈的距离。打头的摩托过去了……第一辆卡车……第二辆……当队伍中间那几辆装载精密仪器和电台的卡车完全进入最佳火力范围时——
“打!”
杨帆一声怒吼,手中的驳壳枪率先开火,子弹精准地钻进了一个摩托车手的后心。
霎时间,黑风坳炸开了锅!
两侧山坡上,机枪、步枪爆发出密集的弹雨,手榴弹像冰雹一样砸向公路。爆炸声、枪声、鬼子的惊叫声、卡车的急刹声混成一片。硝烟和尘土瞬间弥漫开来。
“敌袭!占据有利地形!反击!”一个鬼子军官挥舞着军刀声嘶力竭地叫喊,随即被赵老黑一枪撂倒。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鬼子训练有素,在遭遇突袭的短暂混乱后,迅速依托卡车和地形组织起顽强的抵抗。机枪火力压得突击队抬不起头。
“爆破组!上!炸掉那两辆铁王八!”铁柱眼睛赤红,亲自带着几个抱着集束手榴弹的战士,匍匐着向前摸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zjsw.org)烽火涅盘抗日血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