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8日,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被全明星周末的狂欢氛围包裹。场外,穿着各色球队球衣的球迷举着海报穿梭,“乔丹”“科比”“卡特”的名字被反复呼喊;场内,灯光聚焦在球场中央的扣篮大赛区域,木质地板被擦得锃亮,反射着顶部灯光的光晕,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期待高难度动作”的躁动。
科比站在球员通道的阴影里,双手反复摩挲着手里的篮球——这是他特意让装备师准备的“加重训练球”,比常规比赛用球重100克,为的是让手腕适应发力感,避免在正式扣篮时出现偏差。他穿着湖人紫色训练服,衣摆被风吹得轻轻晃动,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观众席第一排的乔丹身上——那个穿着红色公牛外套的传奇,正和身边的皮蓬说笑,偶尔抬头看向球场,眼神里带着属于“扣篮大赛前辈”的从容。
“紧张吗?”奥尼尔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拎着一个超大号的保温袋,里面装着科比爱喝的运动饮料,“我刚问过裁判,他们说今年的打分标准会放宽,你随便扣都能拿高分。”
科比回头,笑了笑,却没接话。他不是紧张,是在梳理动作细节——从训练馆里练了不下500次的“空中转体360度接单手暴扣”,到为决赛准备的“改编版罚球线扣篮”,每个动作的助跑距离、起跳角度、转体速度,都像数据一样刻在他脑海里。前世2000年扣篮大赛的记忆还在——当时他用“胯下扣篮”一战成名,但那是在经历了三个赛季的打磨后,而现在,他只是个新秀,过早暴露所有底牌,不是明智之举。
“请各位扣将入场!”现场主持人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激昂的节奏。科比深吸一口气,和其他五名参赛选手一起走上球场。当介绍到“来自洛杉矶湖人的科比·布莱恩特”时,现场响起一阵远超预期的欢呼,不少球迷举着“最年轻全明星扣将”的海报,用力挥舞着,连坐在贵宾席的杰里·韦斯特都站起身,朝着他点头致意。
扣篮大赛采用“两轮预赛+两轮决赛”的规则,预赛每轮动作满分50分,两轮总分前两名晋级决赛。科比被分到第四个出场,前面三位选手的表现中规中矩——芬利的“单手大风车扣篮”拿到45分,卡特的“空中转体180度扣篮”拿到47分,另一位新秀的“双手背扣”仅拿到42分。
“接下来,有请科比·布莱恩特!”主持人的声音落下,全场灯光瞬间聚焦在科比身上。他走到球场右侧底线,将加重训练球交给装备师,接过常规比赛用球,拍了拍地板,调整着呼吸。现场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没人知道这个19岁的新秀,会拿出怎样的动作。
科比开始助跑。他的步伐不快,却带着极强的节奏感,从底线出发,经过三分线时稍微加速,在接近罚球线右侧时突然起跳——身体像离弦的箭一样腾空,右手紧紧抓住篮球,同时开始顺时针转体。360度的转体过程中,他的身体始终保持稳定,没有丝毫晃动,当转体完成时,刚好到达篮筐正上方。
“哐当!”
右手将篮球狠狠扣进篮筐,篮筐发出沉闷的响声,篮网被带动着向上翻起,又重重落下。科比落地后,顺势向前跑了两步,稳住身体,抬头看向裁判席——五个裁判几乎同时举起了打分牌,四个10分,一个9分,总分49分!
“我的天!这是什么级别的动作!”现场解说员的声音瞬间拔高,“一个19岁的新秀,能完成如此流畅的空中转体360度扣篮,而且落地如此稳定,这简直不可思议!”观众席瞬间沸腾,奥尼尔从座位上跳起来,挥舞着手臂大喊:“这才是我的搭档!”
科比走回休息区,拿起毛巾擦了擦汗,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乔丹——乔丹正和身边的皮蓬说着什么,嘴角带着一丝笑意,显然也认可这个动作。但科比心里很清楚,这只是开始,他还有更重要的动作要在决赛中完成。
预赛第二轮,科比选择了“底线突破单手劈扣”。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最能展现身体的爆发力和协调性。他站在左侧底线,助跑时特意放慢了前半段速度,等到接近篮筐时突然加速,右脚蹬地起跳,身体在空中舒展成一条直线,右手持球高高举起,像一把锋利的战斧,狠狠将球扣进篮筐。
“满分!又是一个满分!”解说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五个10分!科比用一个力量感十足的劈扣,拿到了预赛第二轮的满分!”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不少球迷站起来,朝着科比的方向鞠躬,模仿着他扣篮的动作。
两轮预赛结束,科比以99分的高分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卡特(95分)和芬利(90分),三人晋级决赛。休息间隙,乔丹特意走到科比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动作不错,但决赛要拿出点更特别的,别让观众失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96:科比的第二人生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96:科比的第二人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