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顾泽野那句“我能做到!”在测试室里清晰响起时,空气仿佛都为之震动。研发总监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他见过的年轻人不少,但有如此锐气且能拿出硬核作品的,凤毛麟角。
顾父点了点头,脸上是外人难得一见的、不加掩饰的骄傲。“好。”他只说了这一个字,却重若千钧。他转向总监,“后续事宜,按流程走。该立项立项,该组建团队就组建,他,”顾父看了一眼儿子,“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全程参与。”
“明白,顾总。”总监立刻应下,心里已经迅速盘算起团队人选和资源调配。
接下来的日子,对顾泽野而言,是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的奇幻旅程。他的身份从一个高中生,骤然变成了集团内部一个保密开发项目的主策划兼核心程序员。他拥有了一个专属的工位,一台顶配的开发用机,以及一个由集团精英组成的、暂时对他持观察态度的团队。
起初,质疑的目光无处不在。即便有总监的肯定和顾总的钦点,让一群资深工程师听命于一个未成年的“太子爷”,总归是有些别扭。会议上,当顾泽野阐述某个设计思路时,偶尔能捕捉到下属眼中一闪而过的疑虑,或者是对他某些过于“理想化”设定的委婉反驳。
但顾泽野没有退缩。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进去。白天,他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团队前辈的经验,从项目管理到技术难点攻坚;晚上,他抱着厚厚的专业书籍啃读,在代码编辑器里反复调试,常常伏案到深夜。他清楚地记得父亲那句“需要学习、需要打磨”,更记得总监那句“专业的评估”。他要用实力证明,自己不是靠父亲荫庇的纨绔,而是真正有能力带领这个项目走向成功的人。
转折发生在一个深夜。项目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技术瓶颈,在多人在线模式下,星云粒子特效的实时演算严重拖累了服务器帧率,尝试了几种优化方案都效果不佳。团队加班到十一点,气氛有些沉闷。
顾泽野盯着屏幕上复杂的性能分析数据,眉头紧锁。忽然,他脑海里闪过一个画面,是那个和父亲一起测试的夜晚,屏幕上淡蓝色的飞船图标掠过星云,代码如萤火虫般跳跃。他猛地坐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
他没有沿着团队既定的优化思路走,而是另辟蹊径,用一种近乎取巧但极其精妙的方式,重构了粒子系统的生成与销毁逻辑。代码行在他指尖流淌,带着一种青轴键盘特有的、充满生命力的节奏。
“李工,”他叫来负责引擎的程序员,声音因兴奋而有些沙哑,“试试这个。”
资深工程师将信将疑地接过补丁,运行测试。几分钟后,他盯着屏幕上稳定在60帧、且画面效果几乎没有损失的数据,愕然地张了张嘴,最终化作一声由衷的感叹:“……厉害。顾少,你这思路,绝了。”
这一声“厉害”,仿佛一道分水岭。从那以后,团队里的目光渐渐变了,从审视、怀疑,变成了认可与信服。他们发现,这个年轻的领头人不仅有想法,更有将想法实现的硬核技术,以及一种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狠劲。
那声“厉害”不再是碍于身份的客气,而是发自技术者内心的认可。李工那声感叹之后,团队里的氛围发生了微妙而切实的变化。之前礼貌性的“顾少”称呼,在非正式场合渐渐被更显亲近的“泽野”或者直呼其名的“泽野”取代;会议上,当他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时,迎来的不再是委婉的质疑,而是同事们认真思索后,更具建设性的补充和讨论;甚至有人开始主动拿着难题来找他,半开玩笑地说:“来,让我们的‘主心骨’给看看,能不能另辟个蹊径。”
顾泽野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但肩上的责任感却更重了。他知道,信任一旦建立,就更不容辜负。
项目进度如同加足了马力的引擎,飞速向前。顾泽野带领团队,不仅解决了粒子特效的瓶颈,还接连攻克了几个之前被视为“难啃的骨头”。他的思维不受传统框架束缚,往往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结合他这段时间疯狂吸收的扎实知识,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案。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观察”的少年,而是真正成为了团队的技术灵魂和方向引领者。
经过团队共同的努力,项目核心模块初步完成,迎来了第一次内部演示会。
演示室里,灯光暗下。顾父、研发总监以及几位集团高层坐在台下。顾泽野站在演示台前,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父亲的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开始吧。”他沉声道。顾泽野点头,按下了启动键。
巨大的屏幕上,浩瀚的宇宙背景缓缓展开,星云不再是静态的贴图,而是动态流转、色彩瑰丽的光晕旋涡。一艘线条流畅的飞船轻盈地滑入视野,当它穿越一片高密度粒子星域时,机身周围迸发出绚烂而流畅的流光溢彩,丝毫没有之前的卡顿和延迟。引擎的尾焰、武器的光效、环境互动的细节,每一帧都丝滑流畅,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幻想色彩的星际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跨越时空再爱你一次请大家收藏:(m.zjsw.org)跨越时空再爱你一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