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接下陆景珩的铺面,像是给沈家二房这艘小船装上了一个强劲的引擎。接下来的日子,全家人都像上紧了发条,在一种紧张又兴奋的氛围里高速运转。
陆景珩果然言出必行。他派来的工匠没两天就进了那间位于城西、离醉仙楼不远的临街小铺。沈清辞跟着去看了几次,铺面不大,但位置确实不错,门口人来人往。工匠们按照她的简单要求(主要是垒砌一个结实耐用的灶台和多层货架,以及一个敞亮的售卖窗口),干得又快又好。
“陆公子说了,一切用料按扎实的来。”工头笑呵呵地对沈清辞说。
沈清辞心里感激,也更加坚定了要做好生意的决心。她拿出这段时间攒下的大部分积蓄,购置了必要的锅碗瓢盆、新的瓦罐、以及一块请人稍微打磨光滑了些的木招牌,上面请识字的老先生端正地写了“沈记卤味”四个大字。
周氏和沈厚德更是把全部心力都投了进去。周氏日夜赶工,用新扯的细布缝制了干净的围裙和遮尘的罩布;沈厚德则负责将废宅里那些“秘密家当”悄无声息地分批运到新铺子后院,又忙着劈够开业头几天要用的柴火。
连沈安都被赋予了重要任务——练习当“跑堂小二”。小家伙兴奋得不得了,拿着块抹布在还没完全收拾好的铺子里跑来跑去,嘴里念念有词:“客官您要点啥?好嘞!半斤肥肠一碗田螺!马上给您包好!”
一切准备就绪,选了个黄道吉日,沈记卤味铺,要正式开张了!
开张前一天晚上,一家人挤在铺子后院临时搭起的简易床铺上,都激动得睡不着。
“他爹,你摸摸这墙,是实的!咱们真有自家的铺子了?”周氏摸着粉刷一新的墙壁,感觉像在做梦。
沈厚德憨憨地笑着:“嗯,实的!以后下雨下雪,咱都不怕了!”
沈安在两张板凳拼成的“床”上打滚:“我要睡铺子里!我要当第一个开门的人!”
沈清辞看着家人,心里暖融融的,但也压着一丝紧张:“爹,娘,明天开业,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我负责切配和算账,娘您在后厨照看灶火和补货,爹您力气大,负责搬运和维持秩序,安安……”她看向弟弟,“你就负责……嗯,看到带小孩的客人,送一小块卤豆干尝尝,嘴要甜,知道不?”
“知道!姐!我保证完成任务!”沈安一个骨碌坐起来,挺起小胸脯,惹得大家都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大亮,一家人就起来了。周氏点燃了新灶台,卤制好的各种美味在锅里重新加热,浓郁的香气透过门缝飘散到街上。沈清辞将一块红布盖在招牌上,等着吉时揭幕。
“噼里啪啦——”沈厚德点燃了一挂小小的鞭炮(这可是下了血本买的),清脆的响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引人注目。
红布揭下,“沈记卤味”四个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精神。
“开业大吉!新品尝鲜!买二送一啦!”沈清辞深吸一口气,朗声吆喝起来,声音清脆悦耳。
早已被香气吸引过来的街坊和行人,立刻围了上来。新铺子干净亮堂,伙计(虽然是一家人)穿着整齐,看着就让人放心。
“哟,沈记开铺子了!恭喜恭喜!”
“老板娘,给我来一斤肥肠!老顾客了!”
“这田螺看着真新鲜,来一碗!”
“小家伙,这豆干真送啊?”有带着孩子的妇人笑着问沈安。
沈安立刻踮起脚,用竹签插起一小块早就切好的卤豆干,递过去,小嘴抹了蜜:“婶子好!妹妹好!送的!可好吃啦!”
孩子吃了豆干,眼巴巴地看着娘亲,那妇人便笑着买了半斤猪肚。
开业优惠加上积累的口碑,生意好得出奇。售卖窗口前排起了小队。沈清辞手起刀落,称重、打包、收钱,动作流畅,笑容满面。周氏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不断从大锅里补货到前边。沈厚德一边帮着维持秩序,一边将空瓦罐搬回后院清洗。沈安则像只快乐的小蝴蝶,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送豆干、说吉祥话,逗得客人们哈哈大笑。
醉仙楼的伙计也准时来了,不仅取了预定的货,还代表陆景珩送了一对写着“生意兴隆”的小灯笼作为贺礼,更是给足了面子。
一整天,铺子里都人声鼎沸,香气四溢。直到傍晚时分,人流才渐渐稀少。带来的所有卤味,包括特意多准备的,全都卖了个精光!
关上铺门,一家人累得几乎瘫倒,但看着空空的瓦罐和那个塞得满满当当、沉甸甸的大钱箱,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卖……卖完了?全卖完了?”周氏扶着腰,不敢相信。
沈厚德打开钱箱,看着里面黄澄澄的铜钱,甚至还有几小块碎银子,手都有些抖:“这……这比咱们摆摊十天赚得还多啊!”
沈安早就趴在钱箱边,小财迷似的数了起来,虽然数得乱七八糟。
沈清辞长长舒了口气,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爹,娘,咱们成功了!沈记卤味铺,站住脚跟了!”
然而,喜悦之余,沈清辞看着空空的灶台和见底的存货,一个幸福的烦恼涌上心头:今天的生意远超预期,按照这个需求量,之前废宅小作坊的生产模式,根本就跟不上了。这新铺面的后院,必须立刻、马上,升级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车间”才行。
可这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大量的原料采购,更系统的生产安排……钱和人的压力,瞬间变得具体而紧迫起来。开业成功的兴奋感还没过去,扩大产能的现实挑战,已经悄然而至。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zjsw.org)寒门小厨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