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带着哭腔的喊声像一滴冷水掉进热油锅,让原本井然有序的陆府后厨瞬间炸开了锅。老夫人临时要加鸡丝粥?张厨娘的高汤出了问题?这简直是宴席前最致命的意外!
刘嬷嬷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张厨娘是府里的老人,专精汤羹,她准备的高汤向来是宴席的底气,怎么会在这节骨眼上出问题?现在临时换人重熬高汤根本来不及!可老夫人的要求又不能不理!
慌乱中,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刘嬷嬷那焦急又带着一丝求助的眼神,都齐刷刷地投向了灶台边那个穿着细布衣裳、正小心翼翼照看药膳的陌生姑娘——沈清辞。
沈清辞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心头一跳。她只是个被请来负责药膳的“外援”,怎么也没想到会卷入陆府厨房的内部危机中。她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的压力、怀疑,甚至还有一丝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沈……沈姑娘……”刘嬷嬷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艰难地开口,“你看这……老夫人那边等着……张厨娘她……你能不能……能不能想想办法,救个急?”这话问得她自己都没底气,一个乡下丫头,能做得了陆府的宴席粥品?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个厨娘交换着眼神,有的撇嘴,有的摇头。张厨娘更是脸色铁青,站在角落闷不吭声,显然对自己的失误又羞又恼,更不服气让一个外人插手。
沈清辞的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直跳,血液涌上脸颊。拒绝?很简单,明哲保身。但那样的话,陆府的宴席很可能因此留下瑕疵,陆公子的面子也会受损。而且,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会做卤味的机会!
电光石火间,她想起了母亲周氏常说的话:“好粥不在汤,在米和水,在心。”陆府的高汤或许讲究,但一碗让老人暖胃的鸡丝粥,未必需要多么复杂的底汤,清新自然、软糯适口才是关键。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目光迎向刘嬷嬷,声音清晰却沉稳:“刘嬷嬷,清辞可以试试。但需要最快的火,最新鲜的鸡胸肉,还有上等的粳米。”
她没有问高汤怎么了,也没有指责谁,只是提出了最简单直接的需求。这份镇定和干脆,反而让慌乱的刘嬷嬷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声应道:“有!都有!快!给沈姑娘备料!”
厨房立刻动了起来。最好的粳米淘洗下锅,鸡胸肉被最快的刀工切成细如发丝的鸡丝。沈清辞挽起袖子,净手后站到了灶前。她没有用任何现成的汤底,而是直接将泡发香菇的水和少许姜片放入清水锅中煮沸,作为粥底。水沸后,下入粳米,大火烧开,旋即转为文火,用勺子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搅动,防止粘锅。
她的动作不快,却异常沉稳专注,每一个步骤都透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老练。原本等着看笑话的厨娘们渐渐安静下来,好奇地观察着。张厨娘也忍不住偷偷瞥了几眼。
米粒在锅中慢慢开花,粥汤变得粘稠。沈清辞将鸡丝用少许蛋清和淀粉抓匀,待粥将成时,均匀地撒入锅中,用余温烫熟。最后,只调入一点点盐,撒上切得极细的葱花和几滴提香的香油。
整个过程,没有繁复的调料,没有炫技的手法,只有对火候和食材本味的极致尊重。当锅盖掀开时,一股清淡却诱人的米香、鸡香混合着香菇和姜的暖意弥漫开来,不像高汤粥那般浓郁,却格外熨帖肠胃。
“好了。”沈清辞盛出一小碗,米粥晶莹粘稠,鸡丝雪白滑嫩,葱花碧绿点缀,看起来简单,却令人食指大动。
刘嬷嬷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小口,眼睛顿时亮了!粥底清爽,米粒软烂,鸡丝鲜嫩,味道咸淡适中,带着姜的微辛和香菇的醇厚,一切都恰到好处!尤其是对脾胃虚弱的老夫人来说,这比油腻的高汤粥不知合适多少倍!
“快!快给老夫人送去!”刘嬷嬷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
小丫鬟端着那碗看似普通却凝聚了急智与用心的鸡丝粥,小跑着离开了厨房。厨房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在沈清辞身上,但这一次,怀疑和轻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佩服,甚至是一丝感激。
张厨娘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但脸色缓和了许多。
沈清辞悄悄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她不敢有丝毫松懈,立刻转身继续照看她的药膳。燕窝羹火候正好,乳鸽汤香气四溢,茯苓糕也已出锅晾凉。
接下来的流程异常顺利。药膳羹汤和点心被精心装盘,一道道送往花厅。沈清辞留在厨房,听着前头隐约传来的觥筹交错声,心始终悬着。
不知过了多久,阿福笑容满面地来了后厨。
“沈姑娘!”阿福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老夫人用了鸡丝粥,赞不绝口,说清淡暖胃,正合心意!后面的药膳,贵客们也尝了,尤其是那燕窝羹和茯苓糕,都说别致可口,颇有新意!少爷让我来谢谢姑娘,真是帮了大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zjsw.org)寒门小厨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