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出现在一个代号“翡翠鸟”的小型实验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建立在之前出事的采矿星球附近一个相对稳定的陨石上。设计团队不再追求高性能,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鲁棒性上。他们引入了超过三十种功能各异的转基因生物和本地物种,设定了复杂的共生关系,并植入了一套允许物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浮动的算法。
最初,“翡翠鸟”生态圈表现平平,各项指标都不突出。然而,当一次小规模的规则风暴意外扫过该区域时,奇迹发生了。风暴摧毁了生态圈中几种优势物种,但几种平时不起眼、被视为“冗余”的备用物种迅速填补了生态位,整个系统在经历短暂震荡后,竟然自发地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成功抵御了风暴的侵袭!
“翡翠鸟”的成功,证明了“动态平衡”生态圈理念的可行性!它或许不“强大”,但它极其“坚韧”和“聪明”!
这一模式被迅速推广。联盟开始在控制区内的各个关键节点,建立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净土”生态圈。它们如同在混乱海洋中布下的“生态浮标”,不仅为联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物资来源和栖息地,更成为了监测和稳定“源海之庭”环境的敏感触角。
联盟与“源海之庭”环境的关系,开始从“征服与被征服”,逐渐转向一种微妙的“试探性共生”。他们不再试图强行抹平这里的混乱,而是学习在这种混乱中寻找秩序,引导混乱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净土计划”看似走上正轨之时,“翡翠鸟”生态圈传回的一组长期监测数据,引起了规则数学家的注意。数据显示,生态圈的自稳定过程,似乎并非完全随机,其达到新平衡点的路径,隐含着一种极其深奥的、趋向于某种“最优解”的数学规律。
这种规律,与“源海之庭”本身那种充满破坏性和无序的规则乱流,格格不入。它更像是一种……被精心设计好的、隐藏在混沌表象下的“深层秩序”?
“净土计划”的成功,似乎无意间触碰到了“源海之庭”更深层的秘密。这个所谓的“文明试炼场”,其混乱的表象之下,是否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等待被发现的、更高的“平衡”之道?而联盟正在构建的生态圈,是否正在无意中,与这个古老的“场主”留下的隐藏规则,产生共鸣?
星际生态的终极平衡,或许不仅仅是生存的技术,更是一把通往理解“源海之庭”本质的钥匙。联盟的探索,再次步入了一个更加深邃的未知领域。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m.zjsw.org)修仙之我在搞科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