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委屈。”临川摇摇头,把手里的热汤递给他一碗,“路上本就辛苦,哪用得着讲究这些?你刚才推车,肯定累了,快喝点热汤暖暖。”周道务接过汤,心里暖融融的,两人就着炭盆,就着几碟简单的小菜吃饭,窗外的雨声依旧,却没了刚才的湿凉,反倒多了几分烟火气。
这一路走了整整三日,第四日清晨,终于远远望见了襄州的城门。城门不似长安那般巍峨,却也规整,城门口的市集里,卖菜的、挑担的、吆喝着卖早点的,人声鼎沸,满是鲜活的烟火气。锦书凑到车帘旁,笑着说:“公主,您看,襄州好热闹,比长安多了些烟火气呢!”
临川也笑了,这是她离开长安后,第一次真心笑出来。嫁车驶入城中,没走多久,便停在了一处小院前——院门是木做的,刷着浅棕色的漆,院门口种着两株刚栽下的樱桃树,枝干还细细的,用木架支着,显然是刚种不久。周道务扶着临川下车,指着小院笑道:“这就是咱们在襄州的家,前几日我让人来收拾的,院里的樱桃树,是特意托人从长安买来的苗,虽小,好好养着,明年就能开花,后年说不定就能结樱桃了。”
刚进门,就见一位穿着青布围裙的老妇人迎了出来,年约五十,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亲切的笑:“见过公主,见过驸马爷,老身是隔壁的张婶,前几日驸马爷托老身帮着收拾院子,老身也没做什么,就是扫了扫屋,晒了晒被褥。”
“多谢张婶费心了。”周道务拱手道谢,临川也笑着点头:“劳烦张婶了,往后邻里之间,还要多麻烦您。”
小院虽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正屋有三间,左间是卧室,铺着厚厚的棉褥,窗台上摆着一盆刚冒芽的兰草;中间是堂屋,摆着一张紫檀木桌,四把木椅,虽不华丽,却结实;右间是书房,周道务已把自己的书箱摆好,里面整齐地放着他苦读多年的典籍。院子东侧还有个小厨房,西侧则辟了块小地,张婶说:“公主若是没事,往后可以在这里种些菜,新鲜,吃着也放心。”
接下来的几日,临川便忙着收拾新家。锦书跟着张婶学做襄州的吃食,比如樱桃糕、绿豆酥,张婶手把手教,锦书学得快,没过两日,就做出了像样的樱桃糕,临川尝了一口,虽不如长安尚食局的精致,却多了几分家常的甜。临川自己也没闲着,试着缝补周道务的青布襕衫——从前在长安,她是公主,从不用做这些活计,如今拿着针线,手指被扎了好几下,却依旧不肯放弃,最后总算把磨破的袖口缝补好,虽针脚不算细密,却看得周道务满心欢喜,当即就穿在身上,逢人便说:“这是公主给我缝的。”
周道务每日天不亮就去襄州府衙当差,校书郎的差事虽不繁重,却要整理大量典籍,常常到日暮才归。每次回来,他总不忘给临川带点小东西——有时是市集上买的糖人,有时是江边捡的好看石子,有时是张婶家刚摘的青菜,虽不值钱,却满是心意。
有一日,周道务回来时,手里捧着个小纸包,递给临川:“公主,你看,我今日路过市集,见有卖长安蜜饯的,就给你买了点,是你爱吃的杏干,你尝尝,是不是那个味道。”
临川打开纸包,熟悉的甜香立刻飘了出来,她拿起一颗放在嘴里,眼泪却忽然掉了下来——这杏干的味道,和韦贵妃从前给她的,几乎一模一样。锦书连忙递过帕子,周道务也慌了,以为是味道不对:“是不是不好吃?若是不好吃,我明日再去别的地方找。”
“不是,很好吃。”临川擦了擦泪,笑着说,“就是……想起娘了,从前在长安,娘总给我买这样的杏干。”
周道务这才明白,他轻轻握住临川的手,轻声说:“等过几日,咱们给岳母写封信,把襄州的事都告诉她,说你在这里很好,我把你照顾得很好,再把这杏干寄回去一点,让岳母也尝尝。”
临川点头,靠在周道务身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的思念依旧——思念长安的母亲,思念父皇的手书,思念临川苑的海棠。可此刻,身边有温暖的怀抱,桌上有温热的饭菜,院里有刚栽下的樱桃树,还有贴心的锦书、亲切的张婶,这份安稳的家常,让那份思念里,少了几分无奈,多了几分盼头——盼着明年樱桃树开花,盼着给母亲寄去襄州的杏干,盼着日子能这样,慢慢的、稳稳的,一直过下去。
寒夜话旧:故邸遗风,宫苑旧缘
襄州入秋的夜,风里已带了凉意,小院的炭盆燃着银丝炭,火苗轻轻跳着,映得堂屋暖融融的。临川正坐在灯下,给周道务缝补巡查时磨破的护腕,锦书在一旁剥着新收的栗子,阿福则蹲在炭盆边,翻着架上的红薯,屋里满是栗子的甜香与红薯的焦香。
周道务从书房回来,手里捧着一本旧典籍,见临川指尖被针扎得泛红,连忙走过去,握住她的手:“怎么又扎着了?护腕我让阿福拿去驿馆缝就好,你别累着。”说着,从怀里摸出个小瓷瓶,倒出一点药膏,轻轻涂在她指尖的小伤口上,动作温柔得像怕碰疼了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