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7年,楚怀王由于之前被扣在了秦国,时间一长就想着家了,想破脑袋想着怎么回去呢!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逃回楚国,但很不幸被秦国人给发现了并且封锁了回楚国的道路。这没办法回楚国了,那就改道吧,于是楚怀王改道前往赵国。当时赵国的君主赵主父在代地,没有主夫的命令,赵国人那就不敢接纳楚怀王,怕招来秦国的报复,祸及自身。楚怀王无奈又打算逃往魏国,但很不幸他在去魏国的路上被秦国人给追上了并带着他回了秦国。楚怀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轻易的相信别人,如果被骗,连家都回不去,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形势,擦亮眼睛,以防被骗。
同年,鲁平公去世,他的儿子缗王贾继位。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那是忧愤成疾,没多久就去世了,秦国人也挺人道的,就将他的遗体送回了楚国。楚国人民都为他的去世感到十分的悲痛,就如同失去了亲人一样。诸侯国因此对秦国感到不满,想打架。于是齐国、韩国、魏国、赵国和宋国联合攻打秦国,可是如今的秦国是你们这些小菜鸟能惹得起的吗?结果不出所料,五国联军到了盐氏后就撤退了。秦国为了求和,将武遂归还给韩国,将封陵归还给魏国。在哪个时代,割地求和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不过凡事总得付出代价。
赵主父巡视新占领的土地,从代地出发,在西河遇到楼烦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
这一年,魏襄王去世,他的儿子昭王继位。韩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厘王咎继位。
公元前295年,秦国将领尉错率军攻打魏国的襄城。赵主父与齐国、燕国联合灭掉了中山国,并将中山王迁至肤施。回国后,赵主父对将领们进行了赏赐,大赦天下,设宴庆祝这次的胜利,直接下令饮酒五日。赵主父将他的长子赵章封在代地,封号为安阳君。安阳君这个人一向奢侈,心中不服他的弟弟。赵主父任命了田不礼为安阳君的相国。李兑就对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骄傲,党羽众多且野心勃勃,田不礼残忍且骄傲,这两人在一起,必定会有阴谋,那简直就是臭味相投呀。小人如果有了欲望,那就会轻率行事,只看到利益而不顾后果,灾难很快就会到来。你肩负重任且权势很大,是动乱的起点和祸患的焦点。你何不称病不出,将政事交给公子成,避免成为祸患的阶梯,这样不是很好吗?”肥义回答说:“当初主父将王位托付给我时,说:‘不要改变你的原则,不要改变你的想法,坚守一心,直到去世。’我接受了这个命令并记录了下来。现在因为害怕田不礼的威胁而忘记了我的承诺,这是多大的改变啊!俗话说:‘死者复生,生者无愧。’我想保全我的诺言,怎么能只顾保全我的生命呢?你对我很忠诚,但我已经做出了承诺,绝不会违背!”李兑说:“好吧,你尽力而为吧!我恐怕只能再见到你今年了。”说完就流泪而去。李兑多次去见公子成,让他防备田不礼。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表面上友善,实际上心怀恶意,他们在内得到主父的信任,在外却施行暴行,假借命令来擅自行动,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我现在非常担忧,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我们必须时刻防备。从今以后,如果有人召见大王,一定要先见我,我会亲自前去。如果没有问题,大王才能进去。”信期说:“好的。”肥义的信守诺言、李兑的忠心为主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公子章和田不礼的表里不一,我们一定要远离。
赵主父让惠文王在朝堂上接见群臣,自己则在一旁观察。他看到长子赵章神情沮丧,反而向北面称臣,屈服于他的弟弟,心中感到怜悯,于是打算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但这个计划还未决定就终止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原来赵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去游玩,两人住在不同的宫殿。公子章和田不礼就趁机发动了叛乱,假借赵主父的命令召见惠文王。肥义之前说过谁召见大王,他要先去,听到这召见的命令,肥义就先进去,结果就被杀了。高信随即与惠文王一起抵抗叛军。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来,调动四邑的军队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了他们的党羽。公子成被封为相国,号安平君;李兑被封为司寇。当时惠文王年幼,公子成和李兑掌握了政权。公子章失败后,逃到了赵主父的宫殿,赵主父接纳了他。公子成和李兑于是包围了赵主父的宫殿。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因为公子章的缘故,我们包围了主父;如果现在撤兵,我们就会被灭族!”于是他们继续包围宫殿,并下令:“宫中的人最后出来的将被灭族!”于是宫中的人全都出来了。赵主父想出来却无法脱身,又得不到食物,只能掏鸟蛋充饥。三个月后,赵主父饿死在沙丘宫。赵主父死后,赵国向诸侯国发丧。赵主父最初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的宠爱,多年不出宫。吴娃生下儿子赵何后,赵主父废黜了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赵主父对她的宠爱也逐渐消退,开始怜悯原来的太子赵章,想要让两人都称王,但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这场动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