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和临武君说:“荀卿说得太好了。那么请问王者的军队应该如何设置,又该如何行动呢?”荀卿说:“如果君主贤明,国家就治理得好;如果君主无能,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崇尚礼义的国家治理得好,轻视礼义的国家会陷入混乱。治理得好的国家强大,陷入混乱的国家弱小,这是强弱的根本。如果君主值得仰仗,臣民就能被使用;如果君主不值得仰仗,臣民就不能被使用。臣民能被使用则国家强大,臣民不能被使用则国家弱小,这是强弱的常态。喜欢贤士的国家强大,不喜欢贤士的国家弱小;爱护百姓的国家强大,不爱护百姓的国家弱小;政令有信用的国家强大,政令无信用的国家弱小;重视用兵的国家强大,轻视用兵的国家弱小;权力集中的国家强大,权力分散的国家弱小;这是强弱的常态。齐国人重视技击,他们的技击是斩获一个敌人首级就赏赐赎金,但没有根本的奖赏。这种军队对付弱小的敌人还可以,对付强大的敌人就会溃散。像飞鸟一样,反复无常,这是亡国之兵,没有比这更弱的军队了,几乎等同于雇佣兵。魏国的魏武卒,按标准选拔;穿三层铠甲,操十二石弩,背负五十支箭,手持戈,头戴盔,腰佩剑,携带两天的粮食,半天行军百里;通过考核的免除赋税,赐予田宅。他们的体力几年后就会衰退,但他们的利益无法剥夺,即使重新选拔也难以周全,所以国家虽然大,税收必然减少,这是危险的军队。秦国人,百姓生活艰苦,君主驱使百姓严酷,用权势逼迫,用刑罚威慑,使百姓只能通过战斗获得利益。通过功赏进行激励,斩获五个敌人首级就能役使五户人家,这是秦国强大持久的原因。所以,秦国四代强盛,不是侥幸,而是必然。齐国的技击无法对抗魏国的魏武卒,魏国的魏武卒无法对抗秦国的锐士,秦国的锐士无法对抗齐桓公、晋文公的节制之师,齐桓公、晋文公的节制之师无法对抗商汤、周武王的仁义之师。遇到仁义之师,就像用焦熬投石一样。这几个国家的军队,都是追求赏赐和利益的军队,是雇佣兵的道路,没有尊重君主、安于制度、遵守节制的道理。诸侯中如果有人能微妙地运用节制,就能一举击败他们。所以,招揽选拔,崇尚权势和诡诈,追求功利,这是逐渐衰败的道路。礼义教化,才是治国的正道。所以,用诡诈对付诡诈,还有巧拙之分;用诡诈对付礼义,就像用锥刀去摧毁泰山一样。所以,商汤、周武王诛杀桀、纣,指挥若定,强暴之国无不归顺,诛杀桀、纣就像诛杀独夫一样。《泰誓》说:‘独夫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军队强大且团结就能制胜天下,小规模团结就能治理邻敌。至于那些招揽选拔,崇尚权势和诡诈,追求功利的军队,胜负无常,时强时弱,时存时亡,互相争斗。这就是所谓的盗兵,君子是不会采用的。”
赵孝成王和临武君说:“说得太好了,请问如何为将呢?”荀卿回答说:“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动莫过于没有过错,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做事做到没有后悔就可以了,不必强求完美。所以,制定号令要有威严;赏罚要守信;驻扎要周密稳固;行军要安稳持重,迅速敏捷;观察敌情要隐秘深入,多方去验证真伪;与敌军决战时,必须执行明确的计划,不要执行有疑虑的计划;这就是六术。不要因为想当将军而厌恶被罢免,不要因为胜利了而忘记了曾经的失败,不要对内威严而对外轻视,不要只看到利益而不顾危害,凡事要考虑周全,用财要慷慨;这就是五权。将帅有三种情况可以不受君主的命令:可以杀但不可让军队处于不完备的状态,可以杀但不可让军队打不胜的仗,可以杀但不可让军队欺压百姓;这就是三至。凡是受命于君主指挥三军,三军已经稳定,百官又各司其职,万事井然有序,那么君主不能喜,敌人不能怒;这就是至臣。谋略要先于行动,并且要谨慎,始终如一;这就是大吉。凡事成功在于谨慎,失败则在于懈怠。所以,谨慎胜过懈怠则会大吉,懈怠胜过谨慎则会灭亡;计谋胜过欲望则会顺遂,欲望胜过计谋则会有大凶之事。战斗时要像防守一样谨慎,行军时要像战斗一样警惕,有功时要像侥幸一样谦虚。谨慎谋划,谨慎行事,谨慎对待官吏,谨慎对待士兵,谨慎对待敌人;这就是五无旷。谨慎执行这六术、五权、三至,并且以恭敬、无旷的态度处事,这就是天下之将,可以通于神明。”
临武君说:“说得太好了,请问王者的军制该怎么设置呢?”荀卿回答说:“将帅战死时鼓声不停,御手战死时不松开手中的缰绳,百官战死时不丢弃自己的职责,士大夫战死时军阵行列不乱。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金声就撤退。服从命令是首要的,立功是次要的。命令不前进而前进,就像命令不撤退而撤退一样,罪过相同。不杀老弱,不破坏庄稼,投降的不抓,抵抗的不赦,逃命的不追。凡是诛杀,不是诛杀百姓,而是诛杀祸害百姓的人。百姓如果保护贼人,那么他们也是贼人。所以,顺服的生,抵抗的死,逃命的贡献。微子启被封于宋,曹触龙被斩于军中,商朝的百姓,生活与周人无异,所以近处的人歌颂他们,远处的人竭尽全力归顺他们,没有偏僻的国家不归顺并安乐,四海之内如同一家人,通达之处无不服从,这就是人师。《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者之师只诛杀首恶而不进行无谓的攻伐,坚守的城池不强行进攻,顽抗的军队不轻易与敌交战。若敌方上下和睦,我们反而要表示庆贺;不屠戮投降的城池,不暗中偷袭,不留驻重兵,用兵不超过必要时限。因此混乱国家的百姓就会欢迎我们的仁政,不再效忠他们的暴君,期盼王师的到来。”临武君赞叹道:“说的真是太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