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区靠近齐国,形势十分的危急,请将淮北设为郡,并将我的封地迁到江东。楚王同意了这个请求。春申君于是在吴国故都修建城邑,宫室那是极其豪华。
公元前247年,秦将王龁带兵攻打上党诸城,全部攻占,然后设立了太原郡。
秦将蒙骜率军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的高都、汲城两地,魏国版图进一步缩小。看到魏军屡战屡败,魏王那是十分忧虑,万分着急,便派人到赵国去请信陵君回国,由此可见信陵君是非常有军事才能的人。信陵君这边害怕回国后受罚,就不肯回去,并告诫门客:谁敢为魏国使者通报,马上处死!所以门客们都不敢劝谏。毛公、薛公去见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受到诸侯的尊重,是因为有魏国作为后盾。如今魏国危急而公子不救,一旦秦军攻破大梁,毁掉先王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下呢!二人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就脸色大变,立即驾车返回了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痛哭流涕,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诸侯们求援。诸侯听说信陵君重新担任魏国上将军,便纷纷派兵救援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河外击败了蒙骜,蒙骜无奈,只得撤军。信陵君率军一直追击到了函谷关,迫使秦军退守关内。信陵君联合各诸侯攻秦,极大的延缓了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任职,秦国派他守卫管城。信陵君攻打管城一时间没攻下,便派人去安陵对安陵君说:请让缩高来见我,我将封他为五大夫,任命他为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小国,无法强迫百姓服从。使者可以亲自去请缩高。于是派官吏带使者去见缩高。使者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说:信陵君看重我,是想让我去攻打管城。父亲攻打儿子守卫的城池,会被人耻笑的;如果我让儿子投降,那是背叛君主。父亲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希望的吧。请允许我辞谢,就没同意!使者回去报告给信陵君,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对安陵君说:安陵的土地也是魏国的土地。如今我攻打管城没攻下,秦军就会进攻魏国,魏国将会面临危险,请安陵君将缩高绑来!如果不送来,我将率十万大军攻打安陵!安陵君说:我先君成侯受襄王之命守卫此城,曾亲手接过太府的宪令,宪令上篇说:‘子弑父,臣弑君,绝不赦免。即使国家大赦,投降敌国和逃亡的人也不在赦免之列。’如今缩高辞去高位以保全父子之义,而信陵君却说‘必须绑来’,这是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和太府的宪令,我宁死也不敢执行!”缩高听说后说:信陵君为人强悍而自以为是,这番话必定会给国家带来灾祸。我已经保全了自己的节义,不能让我君受魏国的威胁!”于是到使者的住处自刎而死。信陵君听说后,身穿素服避居别室,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说:我无忌是小人,因思虑不周,失信于君,请允许我谢罪!
秦王派人携带万金到魏国离间信陵君和魏王,使者找到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对魏王说:信陵君流亡在外十年,如今重新担任魏将,诸侯都听命于他,天下只知有信陵君而不知有魏王了(这句话的杀伤力真的太大了)。秦王又多次派人向信陵君祝贺:公子何时能成为魏王?魏王每天听到这些谗言,渐渐信以为真,便派人取代信陵君统率军队。信陵君知道自己因谗言而再次被废,便称病不上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四年后去世,酒色伤人呀。韩王前来吊唁,信陵君的儿子感到非常荣耀,将此事告诉了子顺。子顺说:你必须按照礼节辞谢。邻国君主吊唁,国君应主持丧事。如今国君没有命令你接受吊唁,你不能接受韩王的吊唁。于是信陵君的儿子辞谢了韩王的吊唁。
五月丙午日,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这时他只有十三岁,国事全部委托给文信侯吕不韦,尊称吕不韦为“仲父”。嬴政这个人有细长的眼睛、高鼻梁、鸷鸟一样的胸膛、声音如豺狼,心如虎狼,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么描述。同年晋阳发生叛乱。
公元前246年,也是嬴政即位第一年。秦将蒙骜率军平定了晋阳的叛乱。
韩国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使其无力东征,便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做间谍,建议秦国开凿泾水,从仲山开始修渠,沿北山向东注入洛水。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郑国的间谍身份被发觉,秦人想要杀了他。郑国说:我虽然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渠修成后,对秦国也是万世之利。于是秦国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工作。渠成后,引来的淤水灌溉了四万多顷盐碱地,每亩收成达到一钟,关中地区因此更加富饶。
公元前245年,秦将麃公率军攻打魏国的卷城,斩杀魏军三万人,这又让魏国伤筋动骨了。赵国任命廉颇为假相国,率军攻打魏国,攻占了繁阳。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悼襄王继位,派武襄君乐乘取代了廉颇。廉颇大怒,带兵攻打乐乘,乐乘不敌逃走,廉颇也出奔魏国。廉颇到了魏国有些时间了,但魏国并不信任和重用廉颇。赵国军队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次为赵国效力。于是赵王派使者去察看廉颇是否还能带兵打仗。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让他诋毁廉颇。廉颇见到使者后,为了证明自己还能带兵打仗,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展示自己还能作战。使者回去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饭量还不错;但与我坐了一会儿,就去了三次厕所。赵王认为廉颇老了,便不再召他回国。楚国暗中派人迎接廉颇,把他迎接到了楚国。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立下战功,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作战,但这愿望到他死也没能实现,最终在寿春去世。一代名将也抵不过小人的谗言,死在了异国他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