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从匈奴返回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面见皇帝。他一脸凝重地向皇帝禀报:陛下,此次臣出使匈奴,发现匈奴的河南白羊王和楼烦王所部,距离我大汉的长安仅有七百里之遥。他们的轻骑兵速度极快,只需一天一夜便能抵达我大汉秦中地区。而秦中地区刚刚经历过战乱,人口比较稀少,土地却十分肥沃,若能充实人口,必能使这片土地重现往日的繁荣景象。皇帝听后,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刘敬见状,继续说道:陛下,昔日诸侯起兵之时,除了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屈、景氏等家族势力强大外,其余人皆难以成事。如今陛下虽定都关中,但此地人口稀少,而东边尚有六国的强大家族虎视眈眈。若有朝一日天下局势发生变化,陛下恐怕难以高枕无忧啊。
皇帝听完后,脸色愈发的凝重了,他深知刘敬所言非虚。刘敬顿了顿,接着说道:依臣之见,不如将六国的后裔以及豪杰、名门望族等迁往关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充实关中人口,平时还能防备匈奴的侵扰。倘若天下诸侯有变,陛下也可以率领这些人东征去平叛,这样一来必能保我大汉江山稳固。这乃是强本弱末的良策呀,陛下!皇帝凝视着刘敬,沉默片刻后,终于开口道:就按你说的做吧。
十一月,皇帝下令将齐、楚等地的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家族以及其他豪杰共计十余万人,全部迁往关中生活。为了安抚这些人的情绪,皇帝赐予了他们大量的田地和宅邸,让他们在关中安居乐业。一番操作让的这些人心无怨言、喜笑颜开。?
这年十二月,皇帝前往洛阳。?
贯高的仇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得知了他的阴谋,毫不犹豫地向皇帝告发。皇帝听闻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逮捕赵王及其所有同谋。赵午等十余人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生怕遭受严刑拷打和株连九族的惨祸,于是争先恐后地选择了自杀。然而,贯高却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极为愤怒,他怒不可遏地斥责道:谁让你们这么做的?赵王根本就没有参与这场阴谋,你们却如此鲁莽地选择自杀,这不是明摆着要连累赵王吗?你们都死了,谁还能来证明赵王的清白呢?尽管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贯高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承担起所有责任。他被五花大绑地押上囚车,与赵王一同被押往长安。一路上,他默默地忍受着众人的指责和唾弃,但内心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到了长安之后,贯高被投入大牢。在狱中,他始终坚称只有他们这些人参与了阴谋,赵王确实对此一无所知。狱吏们对他的顽固态度感到十分恼火,于是对他动用了各种酷刑,包括鞭打数千次,甚至用尖刺刺穿他的身体。然而,无论遭受怎样的折磨,贯高都咬紧牙关,不肯改口。
与此同时,吕后也多次向皇帝为赵王求情。她向皇帝哭诉道:张敖是公主的丈夫,身份特殊,绝不可能有谋反的心思!皇帝怒不可遏的说道:如果张敖得了天下,难道还会缺你一个女儿吗?但是吕后那是一点也听不进去啊,依旧向刘邦哭诉求情。此时,在经过了一番严刑拷打后,廷尉将贯高在狱中的事就报告给了皇帝。皇帝沉默了一下,说道:这贯高真是个壮士呀!有没有特别了解他的那个人?这个时候中大夫泄公举手说到:回陛下,他是我的同乡,我对他十分的了解,他确实是个义士,为人信守承诺。于是皇帝就派泄公前往狱中探望贯高。泄公在见到贯高后,两人促膝长谈,那样子还是和往常一样的亲切,泄公突然问到:赵王真的参与了这个阴谋吗?贯高头也不抬的说道:一个人怎么会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呢?现在我的三族都要被处死了,我怎么可能为了赵王而牺牲自己的亲人呢?只是因为赵王确实没有参与谋反,我不能为了自己的性命去诬陷他人呀。于是他就详细的给泄公说明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证明赵王确实不知情。泄公回去就将情况如实地报告给了皇帝。正月的时候,由于多方证词证明赵王确实没有参与谋反,皇帝便赦免了赵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呀,就把他废为了宣平侯,然后改封代王刘如意为赵王。皇帝呢,非常欣赏贯高的为人,就派泄公前去告诉他:赵王已经获释,只是被废为了宣平侯,皇帝也下令赦免你。贯高听到这,高兴地问到:赵王真的获释了吗?泄公也微笑着说道:确实是的。此时看到贯高心情非常好,泄公就说到:皇帝十分欣赏你的为人,所以下令赦免了你,想要重用你。贯高正色说到:我此前之所以没有自杀,只是为了证明赵王没有参与谋反罢了,并没有其他想法。现在赵王已经获释,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就算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况且我作为臣子,有谋反的罪名,还有什么脸面再侍奉皇帝呢?即使皇帝不杀我,我也无颜面对自己!最终贯高还是自刎而死了。?
荀悦说到:贯高是谋反的主谋,杀害君主的贼子;虽然他能证明赵王无罪,但小善不能掩盖大恶,私德不能抵消公罪。《春秋》的大义是维护正义,罪行不可赦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