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汤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时间来到了春天,这时朝廷下令修建柏梁台,在台上制作承露盘,承露盘用铜铸造而成,高二十丈,直径长达七围(大概14米),上面有仙人掌,用来承接露水,把它和玉屑一起饮用,据说可以长生不老。汉朝宫室的修建从此日益兴盛。?
二月,朝廷下令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三月,朝廷又下令任命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这年夏天,关中地区发大水,导致饿死的人数以千计。?
这一年,朝廷下令孔仅担任大农令,桑弘羊担任大农中丞,开始设置均输官,以此来调节货物的流通。?
这时白金逐渐贬值,百姓也不再珍视它了,朝廷看不到白金的益处,就下令废除了。随后朝廷下令各郡国不准私自铸造钱币,钱币只能由上林三官铸造,还规定天下的钱币非三官钱不得流通。这时民间盗铸钱币的现象逐渐减少,因为铸钱的成本太高了,只有真正的工匠和大奸商才会盗铸。?
浑邪王投降汉朝后,汉军就将匈奴驱逐到了漠北,导致盐泽以东的地区不再有匈奴活动的足迹,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才得以畅通无阻。于是张骞就建议说:乌孙王昆莫原本是匈奴的臣属,后来逐渐的强大起来,就不再臣服匈奴,而匈奴也经常出兵攻打他却无法征服他。现在单于刚刚被汉朝击败,而浑邪王的旧地空无一人,我听说蛮夷人迷恋旧地,又贪图汉朝的财物,如果此时用厚礼去贿赂乌孙王,招引他们东迁,把他们安排在浑邪王的旧地居住,让他们与汉朝结为兄弟,他们一定会同意的,这样一来,就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武帝认为张骞说的很在理,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出使西域,这次阵容就比较豪华了,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两匹马,还有数万头牛羊,携带了价值数千万的金币和丝绸,还派了许多副使,以便在途中随时出使其他国家。?
张骞到达乌孙后,昆莫对他表现的非常傲慢,很无礼。张骞也没过多的在意,就向他传达了武帝的旨意:如果乌孙能向东迁移到浑邪王的旧地,汉朝将派遣公主为夫人,与乌孙结为兄弟,然后一起对抗匈奴,这样匈奴就不足为惧了。但乌孙王自认为和汉朝距离远,也不知道汉朝有多强,而且他们长期臣服于匈奴,距离匈奴又近,国中的大臣们都畏惧匈奴,所以不愿意迁移,这就让张骞的工作难以完成。这次张骞在乌孙停留了很久,用尽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说服他们,于是就分派副使去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而乌孙派了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并派了数十人随张骞回汉朝答谢,顺便窥探汉朝的虚实,经过一段时间的旅行,张骞终于回到了汉朝,随后被任命为大行令。一年多后,张骞派出的使者与大夏等国建立了联系,西域各国就开始与汉朝通使。?
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间有河流、东西长达六千余里、南北宽千余里、向东与汉朝的玉门关、阳关接壤,向西一直到葱岭。河流有两个源头,一个出自葱岭,一个出自于阗,两条河流合流后向东注入了盐泽,而盐泽距离玉门关和阳关有三百余里。如果从玉门关、阳关出西域的话,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从鄯善出发,沿着南山北麓,顺河西行至莎车,称为南道,南道向西越过葱岭,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另一条是从车师前王廷沿北山,顺河西行至疏勒,称为北道,北道向西越过葱岭,可到达大宛、康居、奄蔡。这些国家原本都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域设置了日逐王,并任命僮仆都尉,让他们统治西域,常驻在焉耆、危须、尉黎之间,他们向各国征收赋税,以此来充实匈奴的财富。?
乌孙王不肯向东迁移,汉朝便在浑邪王的旧地设置了酒泉郡,随后慢慢迁徙内地的百姓以充实此地的人口,后来又分设武威郡,以断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武帝得到了大宛的汗血马,对它是非常喜爱,并把它称之为“天马”。由于武帝非常的喜爱汗血马,就派使者们络绎不绝地前往西域去寻求这种马。这期间,出使外国的使者,多的有数百人,少的也有百余人,他们所携带的财物与张骞出使时相似,后来逐渐的减少了。汉朝每年派出的使者,多的有十余批,少的有五六批,远的要八九年才能返回,近的也要数年才能返回。?
通西域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打破了东西方的地理阻隔,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交流,塑造了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世界格局,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当时的疆域拓展和贸易繁荣,更在于它所开创的文明互鉴模式,成为中外交流史上的光辉典范
公元前114年冬天,朝廷下令将函谷关迁移到新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