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匈奴单于听说朝廷派出了三路大军前来攻打匈奴,就赶忙下令将辎重全部向北挪到了郅居水这个地方;左贤王则驱使着匈奴百姓渡过了余吾水,一直走了六七百里才停下,最终居住在了兜衔山;而单于自己率领着匈奴最精锐的士兵渡过了姑且水,以此来躲避汉军。等到商丘成率领的军队到达匈奴领地后,就派了侦察兵前去打探,竟然发现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无奈之下只能率军返回。看到汉军撤退了,匈奴就派了一员大将和李陵一起率领着三万骑兵前去追击汉军,匈奴的三万大军转战九日,最后到了蒲奴水,但是此战匈奴也没讨到什么便宜,就撤退了。马通率领的军队到达天山后,匈奴就派大将偃渠率领两万骑兵前去拦截汉军,偃渠看见汉军强大的兵威,没有交战就撤退了,因此马通此次出征没有取得战果。这个时候,朝廷担心车师会派兵拦截马通的军队,于是就派了开陵侯成娩率领楼兰、尉犁、危须等六国的军队包围了车师,此战毫无悬念,汉军很轻易的就俘获了车师国王和车师的百姓,随后才心满意得的回去了。贰师将军李广利这边呢?当他率军离开边塞以后,匈奴就派右大都尉和卫律率领着五千骑兵在夫羊句山峡对他进行拦截,贰师将军奋力反击,最终击败了匈奴,此时的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范夫人城才停下。而匈奴面对汉军的追击,那是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只顾着低头逃跑。?
话说回来,当李广利准备出征时,丞相刘屈氂前去为他送行,一直送到了渭桥。这时李广利对着刘屈氂说:希望您劝陛下早日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成了皇上,那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刘屈氂想了想还是答应了。刘屈氂为什么要答应李广利的这个要求呢?那就得说说他们的关系了,昌邑王是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的女儿则是刘屈氂的儿子的妻子,所以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昌邑王做皇上。就在他们还在幻想以后的美好生活时,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件事情就是“丞相夫人和李广利诅咒皇上早点去见神仙,想让昌邑王为帝”,但这事就被内者令郭穰给告发了,汉武帝就派人前去查证,经过查证确认了事情属实,这就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呀。这事情持续发酵到了六月份,朝廷就下诏将刘屈氂装在厨车中游街示众,最后在东市执行了腰斩,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在华阳街被斩首;李广利的妻子和儿子也被朝廷下令逮捕。李广利听说这件事情后,心里是既担忧又害怕,这时他的属官胡亚夫就劝他说:将军,如今您的家人都被朝廷逮捕了,现在如果回去,那就是死路一条,我们恐怕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李广利也觉得他说的没错,因此一直犹豫不决。随后他就率军深入敌境,想着杀敌立功来赎罪,于是就率领大军一路向北到了郅居水。这时的敌人已经撤退了,李广利就派护军率领两万骑兵渡过郅居水,在这遇到了匈奴左贤王和左大将率领的两万骑兵,双方打了一天,最后汉军杀死了左大将,这一战打的匈奴人死伤相当惨重。就在这时,军长史与决眭都尉煇渠侯商议说:依我看,将军怕是怀有异心,想带着将士们去立功,这恐怕会失败呀。两人就商议一起逮捕李广利。李广利在听说他俩的计划后,就斩杀了长史,随后率军返回燕然山。此时的单于知道汉军已经很疲惫了,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就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前去拦截李广利得军队,这次交战双方伤亡都挺惨重。到了夜里,单于就命人在汉军营前挖了一道深度好几尺得壕沟,随后就派人从汉军后面发起了猛攻,一时间汉军被打的节节败退,李广利眼看大势已去,就扔下了手中得武器投降了。而单于也知道他是汉朝得大将,随即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对他的尊宠还在卫律之上,正是因为他的投降,他的宗族才会被灭。
李广利与刘屈氂因为姻亲关系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试图通过 “拥立昌邑王为帝” 为自己谋取私利,却不惜采用 “诅咒皇帝” 这种违法犯罪的手段达成目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合法合规、价值共识的基础上,而非简单的利益交换,为了利益去触及法律的红线,必将遭受严厉的打击。?
刘屈氂作为一位行政官员,却介入储君废立这一敏感政治议题,突破了他作为臣子的权力边界,在职场中的我们需明确自身的职责边界,尤其是在涉及高层决策、人事变动等敏感领域时,避免越权表态或站队。
李广利为 “立功赎罪” 盲目率军深入敌境,忽视了士兵疲惫、后勤不足等现实问题,最终因决策失误兵败投降。在职场中,我们在面对危机时,切勿用 “冒险赌徒思维”去掩盖问题(如用新错误弥补旧错误),需冷静评估计划的可行性。李广利的短期 “救火式” 行为为自己埋下了长期的隐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优先制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