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太守尹翁归因政绩卓着,被提拔为右扶风长官。他以明察秋毫闻名天下,对辖区内官吏的善恶了如指掌。各县衙都备有详细的政务记录本,他处理公务时:
- 日常事务当场决断
- 紧急事件反而暂缓处理
- 发现懈怠就翻查旧档问责
每到秋冬考核季,尹翁归便带着记录本巡视各县选拔人才。某次提拔某县丞时,他当众指出:三年前你曾收受两匹绢布。吓得在场官员纷纷自省。这位铁面判官却待人谦和,与下属同吃同住,在朝中赢得刚柔并济的美名。
乌孙公主之子万年被汉朝立为莎车王,岂料这位新王残暴昏庸。他的叔父呼屠征联合匈奴杀死万年,切断丝绸之路。前将军韩增举荐的冯奉世当机立断,他持皇帝符节召集西域十五国联军,以闪电般的速度攻破了莎车城。呼屠征自刎前哀叹:早知汉使如此果决......
当冯奉世带着莎车王首级凯旋时,朝中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丞相主张封侯重赏,而少府萧望之却提出了将在外擅自调兵,此风不可长!的反对意见。最终冯奉世只被提升到了光禄大夫的职位,但西域各国从此流传汉使旌旗至,群凶尽低眉的歌谣。?
公元前64年,匈奴频繁的侵扰车师的屯田军,搞得那些将军们都想打一仗来扬我大汉国威。丞相魏相连夜给朝廷上书,他用了五个精妙的比喻来劝止此次军事行动:义兵必胜(讨伐暴乱)、应兵可胜(自卫反击)、忿兵必败(泄愤出兵)、贪兵必破(掠夺土地)、骄兵必灭(炫耀武力)。如今边境百姓衣不蔽体,国内今年已经发生了222起亲人相残的案子,这才是我朝真正的心腹大患啊!宣帝听后就立即撤回了出兵的诏令。
五月朝廷下诏书痛批司法的腐败:有些官吏曲解法律,虚报案情,这简直比疫病更可怕!同时宣布对于重灾区免除全年赋税,派特使监督赈灾。为了显示自己的亲民之心,宣帝还将本名刘病已刘询,方便百姓避讳。
二月乙丑日,宣帝出人意料地把没孩子的王婕妤立为了皇后。原来宣帝担心霍氏外戚专权的事情再次出现,特意选择没有家族势力的妃子。新皇后虽不受宠,但她对太子却是视如己出,宫中逐渐呈现出了一片祥和之气。
有位掖庭宫女冒认抚养皇帝的功劳,却牵扯出了御史大夫丙吉的一些往事。原来宣帝在幼年流落掖庭时,丙吉一直在暗中保护,可他却对此事只字不提。等到事情真相大白后,宣帝就含泪追封已故的乳母家族,赐给丙吉博阳侯的爵位。
宣帝始终很警惕废帝刘贺,就密令山阳太守前去监视。当张敞说刘贺面色青黑,连陵园歌舞伎的死活都不管时,宣帝终于是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在公元前63年三月,追封这位荒唐叔父为海昏侯,这样做既能显现他的仁德之心又能永绝后患。
元康二年春,宣帝开始大规模的封赏故人:狱卒之女获田宅、七岁幼童任中郎将、乳母后代世袭爵位。最令人动容的是掖庭令张贺的养子受封时,他的弟弟张安世却坚决推辞不接受,他还说:臣家里已经享受了很多殊荣,实在不敢再接受了。听到张安世这么说,宣帝就感叹道:朕要赏的是雪中送炭之人,不是锦上添花之辈。
御史大夫丙吉病重时,恰好遇到宣帝要封他为博阳侯。宣帝担心他挺不过去,就赶忙派使者带着印绶去看望他,夏侯胜却笑着劝阻,他说:有阴德者必享天年,丙大人还没领赏呢,阎王不敢收!果然不出十日,这位曾默默保护幼年宣帝的老臣就康复了,这也成就了一段善有善报的佳话。
大司马张安世父子都被封为侯爵,可他却主动退还俸禄。每逢朝廷商议要事的时候,这位重臣总是突发急病,就连朝廷的诏书都要派人去丞相府打听内容。最绝的是他对待门客的态度:有举荐的官员来道谢,他直接闭门不见,还说:我是为国家举荐贤才,你来谢我作甚?有下属求升迁,他就正色道:皇上心里有杆秤!他不想让儿子张延寿参与朝堂的斗争,就请求朝廷让他去做北地太守,一年后,宣帝觉得老年的张安世可怜,就把他儿子又召回来了,让他担任左曹、太仆。
四月丙子日,十二岁的太子已能背诵《论语》,两位太傅却突然递交辞呈。疏广对儿子疏受说:月满则亏,现在退隐正是时候。离京那日,长安东门外挤满了送行的人群,百姓看着七十车黄金惊叹,却见父子二人沿途变卖金饼宴请乡邻。面对不给子孙留家产的质疑,疏广笑道:我难道是老糊涂了,不关心子孙吗?只是我们家已有旧田宅,让子孙们勤劳耕作,也足以维持衣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如果再增加财产,只会让子孙变得懒惰。贤能的人如果财富过多,会损害他们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财富过多,会增加他们的过错。而且,富人容易招致怨恨。我既然无法教化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和怨恨。这些黄金是圣上赐给老臣的养老钱,所以我乐意与乡亲、族人共享,以度过余生,这不是很好吗?”族人们听后都非常佩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