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说:“大家讨论这么久了,也没个结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很正常。本来大事就是要通过讨论来决定的,政策的制定也要大家一起商量。有争论、敢说话才是守规矩的表现,要是都憋在心里不说话,那才是对朝廷的不忠!你们干嘛要这么自责、还拼命的道歉!都官复原职吧!”紧接着,皇帝又发了一道诏书说:“大江大海为啥能把所有的河水都装下?就是因为它们地势低,愿意接纳。咱们就稍微委屈一下、退让一步,又有啥可怕的!再说现在咱们和匈奴之间,谁是君谁是臣已经定下来了,他们说话也客客气气的,约定也十分清楚,还经常给咱们进贡,咱们可不能不讲信用,自己给自己丢脸!”最后皇帝下令,让度辽将军和领中郎将庞奋,不仅要把南匈奴抢的人还给北匈奴,还要额外给北匈奴一些补偿;至于南匈奴杀敌、缴获战利品的功劳,就按老规矩进行赏赐吧。
公元86年正月,皇帝就到北边去视察。辛丑日那天,还在怀地亲自下地种田。到了二月乙丑日,皇帝就吩咐侍御史和司空:“现在正是春天,咱们走到哪儿,都不能砍树杀生。要是车马碰见了行人,就得主动避让;驾车的马要是能解开,就解开让它休息休息。”戊辰日那天,皇帝又去了中山视察,还出了长城;癸酉日又往回走,去了元氏。到了三月己卯日,皇帝到了赵地,直到辛卯日那天,才回到宫里。
太尉郑弘好几次给皇帝上书,说侍中窦宪权力太大了,他的话说得特别直白、严厉。窦宪知道后心里就特别不爽。正巧赶上郑弘弹劾窦宪的手下,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贪污腐败的事。奏章交上去后,有个官吏和杨光关系好,就偷偷把这事告诉了杨光,杨光赶紧跑去告诉窦宪。窦宪反倒倒打一耙,说郑弘泄露朝廷机密,皇帝就把郑弘训了一顿。到了夏天四月,皇帝就把郑弘的官印收走了。郑弘还主动跑到廷尉那儿认罪,最后皇帝下诏赦免了他,他就趁机提出想辞职回家养老的事,但皇帝没同意。后来郑弘病重,又给皇帝上书谢罪,说:“窦宪干的那些坏事,老天爷和大地都容不下,不管聪明人还是普通人,都恨死他了,大家都说‘窦宪到底是用啥法子把皇上迷惑住的!’陛下您坐在皇位上,要想着保住汉朝的万代基业,可别轻信这些坏家伙,得考虑国家存亡的大事啊!我就算快死了,也不能忘了对国家的忠心,希望陛下能把窦宪这些坏人都办了,好让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解解气!”皇帝看了奏章,就赶紧派医生去给郑弘看病,结果医生到的时候,郑弘已经去世了。之后,皇帝就任命大司农宋由做了太尉。
司空第五伦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就申请退休。五月丙子日那天,皇帝批准了他的申请,还给他终身发二千石的俸禄。第五伦当官特别奉公守法,说话做事也从不含糊。他这人性格实在,不喜欢搞那些花架子,在任时一直以廉洁出名。有人问他:“您心里有没有私心啊?”他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要,但每次朝廷选官的时候,我心里还会想起这人,不过最后也没任用他。你说,我这样难道能算没有私心吗?”第五伦退休后,皇帝就让太仆袁安做了司空。
秋天八月,皇帝去了安邑溜达,还查看了当地的盐池,到九月才回宫。这时候,烧当羌的迷吾和他弟弟号吾又造反了。号吾带着一队轻骑兵跑到陇西捣乱,结果被督烽掾李章给抓住了。号吾就说:“你杀了我一个,对羌人没啥影响;要是放我回去,我保证让羌人撤兵,再也不侵犯汉朝的边境。”陇西太守张纡就把号吾放了,羌人还真就退兵了,迷吾也带着人退到了河北归义城。
这时的疏勒王忠从康居王那儿借了些兵,占据了损中这个地方,还派使者假装向班超投降。班超那眼光何其毒辣,一下就看穿了他的计谋,于是就假装答应,然后找机会杀了忠,并打败了他的军队,打通了南道。
这年,楚许太后去世了,皇帝就下令重新安葬楚王刘英,还追封他为楚厉侯。皇帝又让颍川的郭躬做廷尉,郭躬判案的时候经常从轻处理,还提出了四十一条可以从轻处罚的重罪规定,最后都被朝廷采纳实行了。
博士曹褒又给朝廷上书,建议制定汉朝自己的礼仪制度,可太常巢堪觉得这事儿曹褒一个人干不了。皇帝觉得那些儒生太死板,做事放不开手脚,很难开创出新制度,就任命曹褒做侍中,让他专门负责制定礼仪。玄武司马班固则是提议多找些儒生一起讨论,皇帝却觉得那样肯定吵得没完没了,最后啥结果也出不来,干脆就让曹褒一个人干这事儿了。
到了公元87年正月,皇帝就把曹褒叫来,还给了他叔孙通写的十二篇《汉仪》,并说:“这些制度又零散又简单,很多都不符合经典,你现在得按照礼制好好进行修改,让它能用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