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网球场仓惶逃离,那惊鸿一瞥所带来的震撼与混乱,如同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孙应洋那张脸——那张与记忆深处年少兄长沐景明惊人相似,却又在细节处透露出截然不同成熟与冷峻轮廓的脸。
如同一个无法驱散的魔咒,日夜在她脑海中盘旋往复,搅得她心神不宁。
理智如同一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法官,在她耳边反复陈述着冰冷的事实:这极可能只是一个残酷而荒谬的巧合,一个命运恶意的玩笑。
哥哥沐景明,那个会温柔摸着她的头、会为了她一句想吃糖就跑遍半个上海滩的少年,早已在十五年前那场吞噬一切的冲天大火中,与父母一同葬身,尸骨无存,这是官方结论,也是她多年来被迫接受的、血淋淋的现实。
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是对逝者的不敬,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危险麻痹。
然而,情感深处,那从未真正熄灭过的、混合着巨大失落与刻骨思念的火种,却在这突如其来的“相似”刺激下,疯狂地复燃,并滋生出一种近乎荒谬、却又顽强得无法轻易掐灭的希望。
万一呢?万一那场大火背后,有着连她都未能窥见的隐情?
万一哥哥当年,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侥幸逃生,却失去了记忆,或者被迫隐姓埋名?
万一眼前这个沉稳精明的银行家孙应洋,皮囊之下,真的栖息着她苦苦寻觅了十五年的灵魂?
这希望渺茫得如同狂风暴雨中摇曳的烛火,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熄灭,但它存在本身,就足以散发出微弱却执拗的光与热,驱使着沐兮,让她做出了数次违背自己一贯谨慎、冷静原则的行为。
她开始有计划地、却又小心翼翼地“偶遇”孙应洋。
她不再仅仅出现在汇丰银行那间充满冰冷数字与精明算计的办公室,进行那些公事公办、界限分明的会面。
而是将“邂逅”的舞台,转移到了一些更生活化、更易于产生“偶然”与“缘分”错觉的场合。
她会出现在他时常光顾的、充斥着咖啡香与低声交谈的俱乐部下午茶厅,选择一个不远不近、既能观察他又不易被过度关注的位置。
捧着一本诗集或小说,目光却总是“不经意”地、带着一丝恍惚地,飘向他与友人交谈的身影;
她会在黄昏时分,出现在他习惯沿着沉思散步的公园那条僻静银杏小径上,像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哀愁与思绪中,步履缓慢,直到差点与他“撞个满怀”,才恍然惊醒般抬起盈满水汽的眼眸。
每一次“偶遇”,沐兮都如同最精密的演员,精心维持并微妙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她展现出一种混合着脆弱、恍惚、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仿佛灵魂被抽离一部分的哀戚。
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仍未完全从那次网球场“认错人”的巨大冲击与失态中恢复过来,精神恍惚;
又仿佛是因为背负着家族血仇、身世飘零而心事重重,神思不属。这种状态,既解释了她的异常,又巧妙地掩盖了她主动靠近的真实目的。
孙应洋是何等精明敏锐、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物。
他几乎立刻就察觉到了沐兮态度上这种微妙而持续的变化。
从最初在银行里,那个虽然礼貌却带着明显疏离与戒备的求助者;
到后来宴会舞池中,那个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努力维持体面却难掩锋芒的沐家小姐;
再到如今,这个屡次“偶然”出现、眼神带着依赖与试探、仿佛在迷雾中寻找灯塔的脆弱女孩。
他虽无法完全洞悉她内心最深处、关乎血缘亲情的惊涛骇浪——或许更倾向于将那日网球场的事件,归结于一个失去至亲、情绪本就脆弱的女孩,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移情或错认。
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情报网络负责人的本能告诉他,这送上门来的、看似情感驱动的靠近,无疑是拉近关系、获取沐家那些隐藏秘密、海外资产线索乃至那份传说中的“星槎名录”情报的绝佳途径。
他绝不会,也不能推开这主动递过来的橄榄枝,哪怕它可能带着刺。
于是,他展现出十足的、无可挑剔的英伦绅士风度。
温和、体贴、耐心,始终保持着一个令人舒适的安全距离,不会显得急迫或具有侵略性,却又每一次都“恰好”有空,恰到好处地回应她的每一次“偶遇”,给予适度的关注与交谈。
一次在公园的“偶遇”之后,原本晴朗的天空毫无预兆地飘起了细密冰凉的春雨。
孙应洋极其自然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下自己那件质地精良的深色西装外套。
动作流畅地撑在两人头顶,形成一个临时而有限的庇护所,护送着她快步走到最近一处建筑物的宽大廊檐下避雨。
他的动作优雅从容,无可挑剔,带着一种经过严格礼仪训练后融入骨子里的自然。
“沐小姐似乎……总是心事重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烬余玉:孤影乱世情难全请大家收藏:(m.zjsw.org)烬余玉:孤影乱世情难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