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金殿风云,暗流潜涌
大周皇城,金銮殿。
晨曦透过高窗,洒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上,映照着蟠龙金柱,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身着朝服,神色恭谨。然而,在这份看似平静的秩序之下,一股无形的暗流正在涌动。
龙椅之上,年轻的明帝萧玦端坐。他已褪去了最后的少年稚气,面容沉稳,目光锐利,隐隐已有帝王威仪。他登基多年,在皇叔萧煜的辅佐与还政后,已能独当一面。此刻,他正聆听着兵部尚书的奏报,关于近期沿海各州县频发的诡异事件。
“……启奏陛下,三月以来,江州、海州、越州等地,共计十七处渔村、三处漕运枢纽,遭遇不明势力袭击。村民、船员并非被杀,而是……离奇失踪,现场只残留些许灰烬,带有异香,与卷宗中记载前朝靖王余孽所用‘魂毒’之症状,有七分相似。”兵部尚书声音沉重,话语在大殿中回荡,引起一片低沉的哗然。
靖王余孽!“魂毒”!这两个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朝堂的宁静。许多老臣面露惊惧,仿佛回想起当年那段血雨腥风、朝不保夕的岁月。
“不仅如此,”一位御史出列补充,声音带着颤栗,“各地均上报,有疑似幽冥殿徒众活动,其行踪诡秘,手段残忍,更兼……更兼散播谣言,称‘彼岸花开,轮回重启,新主当立’,蛊惑人心,致使沿海数州,人心惶惶!”
幽冥殿!彼岸花!
这两个词的出现,让端坐的萧玦,瞳孔也是微微一缩。他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两个词背后,关联着他最敬重的皇叔萧煜一家,关联着不久前那场震动武林的沉星医谷之战。
第二幕:帝心决断,旧事重提
“众卿家,对此有何看法?”萧玦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目光扫过下方群臣。
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以镇国公为首的老成持重派忧心忡忡:“陛下!幽冥殿盘踞海外,行踪不定,其毒术诡异,防不胜防。跨海远征,劳师动众,且海上风浪难测,补给困难,一旦有失,恐伤我大周元气啊!不如严守海防,以静制动。”
而以新任吏部侍郎谢珩(萧雨之夫)为代表的少壮派则态度坚决:“陛下!幽冥殿狼子野心,其志非小!‘彼岸花’之说,更是涉及妖邪,动摇国本!若放任不管,任其坐大,恐酿成滔天大患!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跨海征讨,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谢侍郎此言差矣,跨海远征,谈何容易?粮草、兵员、战舰,何处筹措?主帅何人能当此重任?”一位户部官员提出质疑。
“主帅?”谢珩目光扫过反对者,声音清朗,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普天之下,若论对幽冥殿之了解,论武功谋略,论威望资历,除却摄政王,还有何人能担此重任?”
“摄政王”三个字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投向了大殿角落。那里,萧煜身着常服,并未站在百官序列之中,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与周遭的喧嚣隔绝。他神色平静,目光深邃,如同幽潭,让人看不出丝毫想法。
自他还政于萧玦后,便极少参与朝会,今日现身,其意不言自明。
萧玦的目光也落在了萧煜身上,带着询问,更带着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倚重与信任。
第三幕:煜王请缨,君臣相托
萧煜缓缓走出角落,来到大殿中央。他并未看那些争论的臣子,只是平静地望向龙椅上的萧玦。
“陛下,”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幽冥殿之祸,始于靖王,绵延至今。其‘魂毒’害人,‘彼岸花’乱世,更兼勾结朝中败类(指之前的漕运案),其志,确在颠覆我大周江山,祸乱天下苍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谢侍郎所言不错,疥癣之疾,久则成痈。跨海远征,虽艰虽险,然为天下计,为苍生计,此战,不可避免。”
他再次看向萧玦,微微躬身:“臣,萧煜,愿挂帅出征,踏平幽冥岛,擒杀元凶,以安社稷,以定人心!”
声音落下,掷地有声!
没有慷慨激昂,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静的陈述与不容置疑的决心。但就是这平静之下,却蕴含着足以令山河变色的力量!
萧玦看着下方躬身请命的皇叔,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皇叔此举,并非贪图权位,更非好战,而是为了彻底了结这段延续了两代人的恩怨,为了守护这个他们共同守护的江山,更是为了……保护他的家人,杜绝一切后患。
他深吸一口气,自龙椅上站起,一步步走下丹陛,来到萧煜面前,亲手将他扶起。
“皇叔!”萧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更多的是坚定,“社稷危难,苍生受苦,非皇叔不能救。此等重任,非皇叔不能担!朕,准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替嫁入门,冷面毒妃请大家收藏:(m.zjsw.org)替嫁入门,冷面毒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