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余温尚未散尽,冰冷的现实已接踵而至。
首次首发并送出助攻,为林枫赢得了队友的初步认可和教练的另眼相看,但也让他彻底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接下来的训练和内部教学赛中,他成为了所有对手重点研究的对象。
南锡队那套凶狠的贴身逼抢战术,被伊万和其他渴望上位的替补球员们完美复制,甚至变本加厉。
他们用更强壮的身体,更富侵略性的动作,不断冲击着林枫这个显而易见的“薄弱环节”。
林枫陷入了困境。
新解锁的【传球轨迹预判(初级)】让他在无压迫时传球如虎添翼,但在高强度贴身对抗下,预判到了线路,身体却无法支撑他将球稳定地送出。
他的停球、护球、摆脱能力,在持续不断的身体消耗下,显得捉襟见肘。
训练场上,他的失误开始增多。
一次漂亮的预判和跑位,可能毁于一次蹩脚的停球;一次洞察防线的妙传机会,可能因为对抗下的动作变形而化为乌有。
“ LIN!强硬一点!你是在踢球,不是在跳舞!”拉丰教练的吼声越来越频繁。
“你的身体是纸糊的吗?一撞就倒!”伊万在一次成功抢断后,毫不留情地嘲讽,引来周围几声低笑。
挫败感像阴冷的藤蔓,缠绕住林枫的心脏。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
技术细节、身体对抗——这些基础层面的巨大差距,并非单靠视野和传球天赋就能完全弥补。
【遭遇针对性战术限制,技术短板制约天赋发挥。】
【模板融合度提升缓慢,当前停滞于10%。】
【检测到宿主面临成长瓶颈,建议进行专项突破训练。】
系统的提示冰冷而客观,指向了问题的核心。
加练依旧,汗水依旧。
但那种肉眼可见的飞速提升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停滞不前的焦灼。
他感觉自己像一头困兽,在无形的牢笼里左冲右突,却找不到出口。
这天傍晚,林枫加练结束后,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找到了还在办公室整理数据的杜兰德。
“杜兰德先生,”林枫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不易察觉的沮丧,“我感觉……我好像卡住了。”
杜兰德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着他,似乎并不意外。
“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知道为什么吗?”
“我的身体和技术,还达不到职业的要求。”林枫坦诚道。
“没错,但也不全对。”杜兰德身体前倾,目光锐利,“你卡在了‘知道’和‘做到’之间。你的脑子,看到了皮尔洛和齐达内是怎么踢球的,但你的身体,还停留在社区球场的水平。你的意识和你的身体,脱节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一个代表“意识”,一个代表“身体”。
“你现在要做的,不是盲目加练,而是要把这两个圆圈重叠起来。让你的身体,能跟上你大脑的速度。这需要更科学、更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对抗下的技术运用。”
林枫若有所思。
第二天,杜兰德给了林枫一份新的训练计划,以及一个特殊的“陪练”——青训营的体能教练,前橄榄球运动员出身的壮汉巴普蒂斯特。
计划的核心只有一项:抗干扰传球与接球。
训练方式简单而粗暴:在禁区弧顶一片狭小的区域内,林枫需要在巴普蒂斯特不断的、符合足球规则但极具侵略性的身体冲撞和干扰下,完成停球、护球,并在三秒内将球传到指定的几个目标点。
“砰!”
第一次尝试,林枫刚接到杜兰德抛来的球,巴普蒂斯特如山般的身躯就靠了上来。
一股巨力传来,林枫脚下发软,球瞬间脱离控制。
“太软了!用你的核心!降低重心!”巴普蒂斯特的声音如同雷鸣。
“再来!”
“砰!”
又一次被撞开。
“感受我的力量!借力!别硬顶!”
“砰!”
“你的脚腕是面条吗?稳不住球?”
“砰!”
“……”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被撞得东倒西歪。
林枫感觉自己不是在踢足球,而是在进行一场残酷的角力。
汗水浸透了他的训练服,肌肉因为持续的对抗和跌倒而酸痛不已。
但他没有喊停,眼神反而越来越亮。
在无数次失败中,他开始本能地调整。
重心压得更低,核心下意识地收紧,接球瞬间脚腕变得更加坚硬,试图在碰撞发生的零点几秒内,找到那一丝维持平衡、完成技术动作的可能。
他开始理解杜兰德所说的“借力”,不是蛮力对抗,而是在对方发力的瞬间,利用微小的移动和身体角度的变化,化解掉部分冲击,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操作空间。
【进行高强度抗干扰训练,核心力量微幅提升。】
【在压迫下进行技术动作,停球稳定性获得锻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刚成年就被称为世一中!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刚成年就被称为世一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