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狠毒的心肠!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萧煜一拳砸在书案上,震得笔架乱颤。愤怒之后,是彻骨的冰寒。他必须阻止这一切!
几乎在同一时间,兵部也收到了来自西北边境的加急军报,内容与玄甲卫的情报相互印证,提到了西戎军队异常调动以及疑似与北狄接触的迹象,但语焉不详,缺乏实证。
翌日朝会,气氛陡然紧张。
兵部尚书出列,忧心忡忡地禀报了边境异动,虽未敢直言两国结盟,但已暗示局势不容乐观。
萧景琰端坐监国之位,眉头微蹙,沉吟道:“西戎与北狄素有旧怨,骤然接触,或许只是相互试探,未必真能结盟。况且,如今国库空虚,北疆军费削减之事尚未落实,若因此便重启战端,大肆增兵,恐国力难支,动摇国本。”
他看向垂眸不语的萧煜,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镇国公,你曾久镇北疆,熟知边情,依你之见,西戎北狄结盟之事,有几分可能?我朝又当如何应对?”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萧煜身上。
萧煜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回殿下,西戎北狄虽有利害冲突,然其性如豺狼,皆觊觎我大靖富饶。当有更强之外患(指大靖)时,摒弃前嫌、联手图谋,并非不可能!且据臣所知,北狄新败,正需外力支撑以稳定内部;西戎近年来势力扩张,亦有东进之意。此时若真结盟,其威胁远胜以往单一狄虏或西戎!”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萧景琰:“故臣以为,无论其结盟是真是假,有无实证,我朝都必须以最坏之打算,做万全之准备!北疆、西线防御,非但不能削弱,反应立即加强!军费刻不容缓,应即刻足额拨付,并速调精锐,增援边防要隘!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否则,一旦边关有失,生灵涂炭,悔之晚矣!”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如同惊雷炸响在朝堂之上!
萧景琰脸色微变,眼底闪过一丝阴鸷。他没想到萧煜态度如此强硬,且句句在理,直接将他试图“稳妥”处理的借口击得粉碎。
支持萧煜的将领和老臣纷纷出言附和,认为镇国公所言乃老臣谋国之道。而萧景琰提拔的寒门官员则引经据典,强调国库艰难,主张谨慎,应以探查为主,不宜过度反应,以免劳民伤财。
朝堂之上,顿时争论不休。
萧景琰看着下方泾渭分明的两派,又看了看神色坚定、毫不退让的萧煜,知道今日难以强行压下。他心中恼恨,面上却不得不维持储君气度,最终抬手止住争论。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边境之事,确需慎重。”他缓缓道,“这样吧,兵部、户部即刻会同镇国公,详细核算北疆、西线防御所需,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增援与拨款方案,报于本王与父皇定夺。同时,加派精锐斥候,深入狄、戎境内,务必查明其真实动向!”
一场朝会,看似达成了“查明动向、商议方案”的共识,实则将矛盾的焦点,从“是否结盟”转移到了“如何应对”以及“钱从何来”上。而决策的过程,注定充满了拖延与博弈。
散朝后,萧煜与苏挽月几乎同时收到了对方通过隐秘渠道传递的简讯。
萧煜:“朝堂已闻风声,然阻力巨大,需做最坏打算。”
苏挽月:“玄甲已动,深入狄戎,必尽快获取确凿证据。粮草军需,霓裳可暗中筹措部分,以应不时之需。”
两人虽未见面,但心思已然同步。风暴将至,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在朝廷冗长的争论得出结论之前,为自己,也为这万里江山,争取一线生机。
西戎与北狄联盟的阴影,如同天际汇聚的乌云,沉沉地压向了刚刚经历内乱的大靖朝堂。而真正的惊雷,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轰然炸响。
喜欢霓裳归一品红妆乱江山请大家收藏:(m.zjsw.org)霓裳归一品红妆乱江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