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宸备礼:丹陛染曦待新君
崇德七年四月二十六,天未亮透,金陵紫宸殿的铜钟已撞响九声,浑厚的钟声穿破晨雾,漫过秦淮河,洒在金陵城的每一条街巷。
殿外的丹陛两侧,甲字军士兵列成笔直的长阵,玄色轻甲在熹微晨光里泛着冷光,突火弩斜指地面,枪尖映着初升的朝阳,晃得人睁不开眼。丙字军的龙骑兵则守在宫门外,西域良驹踏着整齐的步伐,马蹄声与钟鸣交织,成了新朝登基前最肃穆的序曲。
殿内,十二根金丝楠木柱缠上了新制的朱红锦缎,柱顶的鎏金兽首擦得锃亮,反射着殿中百余盏烛火的光芒。原本属于柴宗训的龙椅,已换上新的明黄锦垫,椅背上的盘龙纹被工匠连夜修补完整,鳞片间还残留着金粉的光泽。传国玉玺被置于殿中最高的玉案上,旁边摆着用鎏金托盘盛着的新朝玉玺 —— 上面刻着 “燕承天命” 四字,是柴熙诲命人用幽州之战缴获的辽王金料打造的。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窦仪、吕余庆等三公重臣身着朝服,袍角垂在金砖上,没有一丝褶皱;六部官员手持笏板,目光低垂,没人敢抬头看殿外的方向 —— 他们都知道,今日踏入这紫宸殿的,将是大周的终结者,燕朝的开国之君。
辰时三刻,殿外传来甲叶碰撞的清脆声响。柴熙诲身披新制的十二章纹龙袍,外罩一件玄色绣金披风,披风下摆绣着 “燕云大捷” 的战图,那是用契丹俘虏的头发混着金线织成的。他脚步沉稳地走上丹陛,18 岁的脸庞在烛火下显得格外英挺,却没有少年人的青涩,只有经历过战场厮杀的冷硬与决绝。
走到龙椅前,柴熙诲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转身面对百官,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个人,声音透过殿外的传声筒,传遍整个皇宫:“今日登极,非朕贪图权位,乃为终结五代乱局,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稳江山。”
二、登极定号:开武纪元易燕祚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捧着早已备好的登基诏书,高声宣读:“维崇德七年四月二十六,皇天眷命,历数在燕。前周皇弟柴熙诲,勇冠三军,智定燕云,诛辽王以安边境,破铁林以振国威,民望所归,天命攸属。今废周建燕,改元开武,定都江都(金陵),上尊号曰‘燕太祖’,钦此!”
诏书读到 “废周建燕” 四字时,殿内有轻微的骚动,几名老臣下意识地握紧了笏板,却被张允投来的冷光逼得立刻垂首。柴熙诲仿佛没看见这细微的反抗,抬手示意礼部尚书退下,自己接过诏书,声音比之前更沉:“诸位或许有疑,为何要废周建燕?周室自太祖立国,历数代君主,却未能终结五代以来的战乱,契丹年年南下,百姓流离失所。朕在幽州亲眼所见,孩童饿死在城墙下,老妇为护孙儿与契丹兵拼命 —— 这样的周室,留之何用?”
他抬手指向殿外悬挂的燕云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幽州、蓟州等失地:“朕破燕云,斩辽王,不是为了延续周室的年号,而是为了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稳生活、能让四夷臣服的新朝!燕者,取燕云故土之意,朕要让天下人知道,燕朝不仅能守得住燕云,更能定得住天下!”
百官闻言,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燕朝万万年!” 窦仪带头叩拜,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吕余庆紧随其后,眼中虽有无奈,却也只能顺应天命。殿外的甲字军士兵也跟着跪拜,呼声震得殿顶的瓦片微微颤动。
柴熙诲看着跪拜的百官,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走上前,坐在那把象征天下权柄的龙椅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椅臂的盘龙纹 —— 这把椅子,他从少年时就想坐,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传朕第一道旨意。” 柴熙诲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封前周皇帝柴宗训为‘顺天王’,迁居江都顺阳殿,衣食住行皆按亲王规格供给,终身不得参与朝政,不得离开顺阳殿半步。”
旨意一下,殿内再次陷入寂静。谁都知道,“顺天王” 不过是个虚名,软禁才是真相。可没人敢反驳,柴熙诲能留柴宗训一命,已是 “开恩”—— 换作其他乱世枭雄,前朝皇帝早已成了刀下亡魂。
三、顺阳接旨:孤王轻叹念民生
顺阳殿在皇宫的西北角,原本是存放先帝遗物的地方,如今被临时收拾出来,作为柴宗训的 “王府”。殿内的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床、一张书案,还有几个装着衣物的木箱,与紫宸殿的奢华形成天壤之别。
柴宗训穿着一身素色常服,坐在书案前,看着案上那本被翻得卷边的《世宗实录》,眼神空洞。自昨日禅位后,他就被送到这里,身边只有两名老内侍伺候,连出门散步都被甲字军士兵监视着。
“顺天王,陛下有旨。” 内侍捧着圣旨,走进殿内,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恭敬。他将圣旨递到柴宗训面前,展开的绢纸上,“顺天王” 三个字格外刺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周皇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周皇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