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延熹七年(164年),二月十五夜,凉州,汉阳郡。
夜幕低垂,星河璀璨。郡守府邸西侧的一处宅院内,灯火通明,人影幢幢。汉阳功曹佐官简立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双手紧握,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的脚步时而急促,时而停滞,目光不时瞟向厢房紧闭的门扉。
厢房内,他的妻子王氏正经历着分娩的痛楚。压抑的呻吟声断断续续传来,每一声都让简立的心揪紧一分。这位平日里处理郡务从容不迫的文官,此刻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全然失去了往日的镇定。
“大人不必过于忧虑,夫人吉人天相,定会平安无事。”老管家简忠轻声安慰道,递上一杯温茶。
简立接过茶杯,指尖微微发颤:“已过了三个时辰,我实在放心不下。夫人体弱,此番又是双生之胎……”
话音未落,夜空忽然明亮起来。简立抬头望去,但见原本皎洁的月光被一层金色光晕所笼罩,天幕中祥云汇聚,缓缓旋转如车盖状。那云层中仿佛有流光闪烁,将整个院落映照得恍如白昼。
“天现异象!”简忠惊呼道,眼中满是敬畏之色。
就在此时,厢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产婆满脸喜色地走出来:“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夫人顺利诞下一对兄妹,母子平安!”
简立长舒一口气,迫不及待地冲入房内。王氏虚弱地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却带着欣慰的笑容。她身旁是两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发出细微的啼哭。
“夫人辛苦了。”简立握住妻子的手,声音哽咽。他仔细端详两个新生的儿女,但见男婴眉目清秀,女婴面容姣好,最奇特的是他们的眼眸格外明亮,仿佛蕴含着超越常人的智慧。
更令人惊奇的是,房中隐约有金光流转,虽不刺眼却温暖明亮,与窗外天象相呼应。这金光持续了约一炷香时间才渐渐消散。
次日,汉阳郡城内议论纷纷。街坊邻居皆言昨夜见简立家宅上空祥云团聚,金光闪耀,必是吉兆。不少人特地前来道贺,顺便一探究竟。
“简大人晚年得子,又是龙凤胎,实乃天赐之福啊!”
“听说昨夜天生异象,金光笼罩简府,此子必定不凡!”
“可不是么,我亲眼所见,那祥云如华盖悬顶,可是大吉之兆!”
面对众人的贺喜,简立既欣喜又忐忑。他与妻子王氏商议数日,最终为长子取名“宇”,寓意胸怀如宇宙般宽广;为女儿取名“雪”,象征纯洁高尚如冰雪。
满月之日,简府设宴庆贺。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宴至中途,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清朗笑声:“贫道云游至此,见府上祥瑞之气未散,特来讨杯喜酒喝。”
众人望去,但见一青衣道士立于门前,仙风道骨,目光如电。简立忙迎上前施礼:“道长光临寒舍,实乃荣幸。请上座。”
道士也不推辞,入席后目光便落在两个婴儿身上。他仔细端详良久,面色渐趋凝重,又忽而舒展,最终抚掌笑道:“妙哉!此二子非凡品也!”
他转向简立,正色道:“公之子女皆可成一代英才,贵不可言也!男儿胸怀天下,女儿智慧超群,他日必成大器。”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众人纷纷向简立道贺,而简立与王氏相视一眼,眼中既有欣喜也有忧虑——乱世之中,子女过于出众,未必是福。
光阴荏苒,转眼两年过去。
简宇和简雪已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蹒跚学步的幼童。最令简立夫妇惊讶的是,这两个孩子果然如相士所言,天赋异禀。
刚满两岁,他们便能口齿清晰地说话;三岁时,已能识得数百字。不仅过目不忘,更能举一反三,常常提出让大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
这日清晨,简立照例带着两个孩子在家中书房诵读经典。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竹简上,映出淡淡的光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简立朗声诵读,目光扫向两个盘膝坐在地上的孩子。
简宇眨着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发问:“父亲,学习为何会快乐呢?我见隔壁阿牛每次被先生罚抄书都愁眉苦脸。”
简立微微一怔,随即笑道:“那是因为阿牛为罚而学,非为学而学。若真心向学,自能体会其中乐趣。”
一旁的简雪抬起头,奶声奶气地接话:“就像我昨日看蚂蚁搬家,看了整整一个下午,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很有趣呢!”
王氏恰在此时端茶进来,闻言不禁莞尔:“雪儿说得是,求知之乐,在于本心。”
简立欣慰地看着两个孩子,心中感慨万千。他取出珍藏的《论语》,开始为孩子们讲解其中深意。令他惊讶的是,两个孩子不仅能迅速理解,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父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简宇歪着头问道,“那如果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也不能对他们不好吗?”
简立抚须沉吟:“此言重在自律,而非待人。吾儿能有此思,实属难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玄行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玄行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