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4068年)二月初一,侍仪司进言说:‘文武百官的朝服各自依从品级(穿着),侍仪舍人引领班列和执行事务(时的服饰),应该有固定的制度。’于是命令中书省拟定侍仪舍人和御史台知班、引礼执事的服饰,戴进贤冠,没有梁,穿深青绿色的衣服,蔽膝、鞋、袜、革带、大带、槐笏与九品官员相同,只是不用中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丙辰日,大同卫都指挥使耿忠进言说:“大同地处靠近沙漠的边境,元朝末年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军烧杀抢掠,城邑空虚,土地荒芜残破,多年的租税无法上缴,军队士兵的粮饷,如果想要从山东转运,那么路途险峻遥远,民众财力艰难。请把太原、北平、保安等地的税粮拨运到大同缴纳比较方便。”朝廷商议从山东所积存的粮食储备中拨出十万石,运到平定州,由山西行省转运到大和岭、大同,再转运到(大同路)本府,并且将附近太原、保定各州县的税粮,拨付给大同,用来作为储备物资的准备。耿忠又请求征调蔚州、忻州、崞县三地的民丁和军士一起修缮大同的城墙和壕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丁巳日,朝廷派遣官员祭祀三皇,并祭奠孔子。任命副建按察司副使吴庸为金华府知府。
戊午日。祭祀大社神、大稷神。晋王的丞相曹兴上书陈述了三件事:一是在太原古城建造晋王府,修筑城墙的劳役,请让士兵和百姓一起参与。其一,王府鼓手打算从民间挑选年轻力壮的人,但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骚动和扰乱(民众),应该在太原等地方陆续上报的汉军当中挑选补充。朔州、蔚州等地都处在边境地区,应该依照大同的成例,召集商人缴纳粮食来换取盐引,以此来充实边境地区的军饷。皇帝对中书省大臣说:“说起筑城的劳役,应该让百姓按照每顷田地出一个劳力,再加上太原、平阳、潞州各地卫所的军士。”他所说的关于鼓手、中盐的事情,都听从他的请求。
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吏部主事林唐臣、翰林编修王廉从安南出使回来,安南国王陈日熞派他的臣子阮汝亮一同前来,上表谢恩,进贡当地特产,张以宁在回来的路上去世了。张以宁字志道,是福州古田县人。张以宁年少时贫苦却喜好学习,在元泰定辛卯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淮安路清河县尹的官职,因事获罪被免官十多年。至正年间,又被起用为国子助教,多次升迁后担任翰林待制,又升任侍读学士。张以宁有杰出的才能,博学多闻,善于记忆。元朝末年。前朝遗老大多已经去世,张以宁却唯独凭借文学在当时享有盛名,人们称他为小张学士。洪武元年,明军攻入元朝的都城,元顺帝向北逃走,元朝灭亡,危素以元朝旧官的身份被送往京城,他的奏对符合皇帝的心意,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特别受到皇帝的宠爱。等到他奉命出使安南时,皇帝还亲自作诗为他送行。张以宁留在安南,等待朝廷的命令超过了一年。等到王廉、林唐臣等人到达后,才和他们一起回去,途中生病去世,皇帝下诏让有关部门将他的灵柩送回家乡,并在当地举行祭祀仪式。张以宁为人清正廉洁,坚守自身操守,他所居住的地方十分简陋,未曾谋求过财产。他奉命出使时,只是裹着被子就出发了。临死的时候有诗写道:‘覆盖身体的只有像黔娄那样的被子,垂挂着的口袋里完全没有像陆贾那样的钱财。’(他)着有诗文数十卷,取名为《翠屏集》,在世间流传。
任命刑部郎中刘惟谦为尚书,皇上告谕他说:‘美食是用来充饥的,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如果让没病的人舍弃美食而去吃药,恰恰足以损害身体。’仁义,是养育百姓的精美食物;刑罚,是惩治罪恶的药物针砭。所以处理政事的人,如果舍弃仁义而专门使用刑罚,就像用药石来毒害民众,不是好的治国之道。现在我提拔你做刑部的长官,你在执法的时候,要常常体会古人执法时的怜悯之情,那么你就可以成为像张释之、于定国那样的人了。”你一定要努力啊。
太白星在白天出现。
光禄寺进言说:“尚酝局所酿造的酒,专门供奉郊祀、宗庙以及皇帝饮用,如果是皇帝赏赐、宴请宾客,以及其余祭祀时招待(宾客),应当另外设置内酒坊酿酒,用来满足这些需求。以前宋朝名为法酒库,应该依照这个先例。”听从了他的建议。
己未日,吏部进言:‘宣使任职期满,有文学才能的,应该任用为有关部门(的官员);有办事、差遣的才能的,应该任用在巡检(的职位)之内。’奏差任职期满后,考核中成绩优秀、能通晓儒家经典和吏治的,就可以晋升为令史、书吏。如果儒士出身的官吏和普通官吏都不通晓文字,就在巡检、驿官中选用。听从了他的意见。
壬戌日。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戴德在京城因病去世,朝廷下诏追赠他为开国翊运宣力武臣、资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追封谯郡伯,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皇帝派遣宦官和礼部主事护送他的灵柩,赐给明器让他归葬盱眙,用少牢祭祀,又赐给布米给他的家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白话明太祖实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