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巳时,元庆帝才在太监搀扶下缓步入殿。
吾皇 。
平身。
元庆帝喘息沉重,冕旒遮掩下,无人得见其憔悴面容。
良久,元庆帝才开口道: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只为商议康王边关军务。朕身体不适,其余政务皆呈中书省处置。
侍立太监随即宣读边关捷报。
儿臣不负圣恩,于北疆大破蛮族,斩敌五百余,缴获战马百余匹。蛮族溃退数十里,儿臣乘胜追击,连战连捷。
今特呈捷报,恳请父皇增派粮草兵马,助儿臣直捣蛮族腹地,永绝北患。恭祝父皇龙体安康。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元庆帝一声重咳,众臣肃静。
诸位爱卿,北蛮既已溃败,是否该乘胜追击,彻底解决我朝百年北患?
兵部尚书郭俭率先出列:康王殿下威震北疆,实乃社稷之福。臣以为当效仿卫霍远征漠北,趁此良机永绝边患。
臣附议......
数位大臣相继表态支持。
元庆帝环视群臣:可有异议?
一直沉默的秦王突然单膝跪地:儿臣有异议。
满朝目光齐聚秦王。
元庆帝淡淡道:
秦王正色道:其一,北蛮素来善战,此番溃败恐有诈;其二,蛮族游牧为生,难以根除;其三,郭尚书只提卫霍之功,却不论汉武末年民生凋敝之祸。请父皇三思!
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反对之声。
缮国公之子、一等辅国将军石锐出列道:秦王殿下未免危言耸听。边关正是因循殿下之策,与北蛮互通贸易,反倒助长其兵锋,更让其摸清了边塞虚实。
此乃养虎为患,当依大皇子之策,彻底铲除祸根才是上策!
秦王眉头紧锁,北蛮各部并非一心,如今的可汗吐吉并非当初与本王议和之人。
石锐却冷笑道:莫非殿下是怕康王立下您未能取得的战功?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顿时剑拔弩张。
石锐的弦外之音,众人心知肚明。
能立于朝堂者,皆非愚钝之人。
忠顺亲王刘炬怒喝出列:石锐,你胆敢对殿下如此无礼?莫非人人都如你这般拈酸吃醋?
石锐反唇相讥:若无所惧,为何阻挠康王建功?康王昔日战功不显,故难服众入主东宫。难道兵权就该永归秦王府不成?
秦王怒目而视,几欲拔剑相向。
秦王心如明镜,四王八公十二侯中多与康王交好,缮国公府更有女嫁入康王府。这些人自不会放过任何攻讦之机。
他深知,龙椅上的父皇同样洞若观火。
秦王强压怒火,正色道:儿臣非惧皇兄建功,实忧得不偿失。以十余年边关征讨之经验,此战恐中北蛮诱敌之计。若不速令皇兄撤兵,恐生不测。
若边关失守,非但有损国威。正值春耕,数十万晋中百姓将遭掳掠,届时血流成河,民生凋敝,恢复恐非一年之功!
恳请陛下三思!
秦王身侧数名军功子弟齐齐跪拜:恳请陛下三思。
元庆帝淡然道:都平身吧。
随即看向兵部尚书郭俭:郭爱卿以为此时可否出战?朝中尚有余兵可调?
郭俭避开秦王灼灼目光,奏道:臣以为北蛮不会平白折损数千人,正当乘胜追击。至于兵马,辽东驻军可作援兵。
秦王急道:郭尚书岂不知北蛮视奴隶如草芥?岂能以我朝仁义度蛮夷之心?若其有心向化,何来连年南犯?
元庆帝轻咳道:皇儿忠心朕已知晓,然北蛮终是心腹之患。
转而问户部侍郎:张侍郎,粮草可足?
回陛下,尚可调拨。
元庆帝连声称善:甚好。传旨康王不必顾虑粮草,当荡平草原,取北蛮可汗首级来见。
秦王强压怒火,正欲启奏,父皇,此事......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